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 44 - 禪修時覺察到念頭,不想它念頭就會消失,這就是空性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字型調整:
44 - 禪修時覺察到念頭,不想它念頭就會消失,這就是空性

Q:學習冥想禪修,對於證悟空性是否有幫助?
 
A:禪修時會覺察到念頭,這時不想它,這個念頭就會消失,這就是最終的空性。
 
■ 當念頭不再生起,苦難的執著也會消失
 
當念頭不再生起,痛苦和快樂的感受也會止息,對於苦樂的執著也會消失,這屬於暫時性的空性。
 
而若能長期維持這樣的空性,就會察覺到空性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我執心」。
 
當我們看到心識的自性時,就會曉得心識如同虛空一般寬廣。
 
如果能了知心有如虛空一般的話,就能明白自他一切眾生,不論外表長相如何;細小到螻蟻,甚至到無形的眾生,其心識皆與虛空無有差別。
 
而虛空無有生滅,因此了悟到虛空不生亦不滅的道理。
 
■ 了知自他無別,就能夠證悟空性。
 
證悟空性指的是,了解到自己與他人是無二的,這樣的見解就是最好的空性。
 
不論自己的另一半是男生或女生,心識本質並無不同。
 
在讀誦普賢如來願文時,其中一句「一基二道成二果」;是指每個六道眾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內心(基)卻是一體的。
 
好好思維普賢願文中這一句的意思,就能夠證悟空性。
 
了悟空性就是指明白自他無二的道理。
 
了知自他無別的道理,並且相信這一點的話,就能夠使自己證悟空性。
 
■ 導至我們無法覺悟的是「我執」
 
對朋友心懷悲憫,並且以對方觀修慈無量心。
 
要明白導致我們無法覺悟的是「我執」,由我執產生出貪嗔痴三毒。
 
有些禪修的弟子,當有人修得好的話,就會彼此嫉妒生嗔,然後,就一下子變回俗世凡夫了。
 
因此,必需遠離念頭,當念頭止息,就會平息貪嗔和嫉妒。
 
■「離諸煩惱」是禪修的展現
 
禪修的結果是「離諸煩惱」,故念頭止息的覺受會展現在平時的行為當中,
 
因為:
「見地」融於「修習」,
「修習」則融於「行止」。
 
行止時也要覺知到這些念頭,並且修持禪定。
 
例如,生起強烈的嗔心時,能夠立即覺察到對境(嗔心)是虛空般無自性的,就會認出嗔心的本質,如此,心就會變得更清明、更和善,在生氣時心情也會好轉,並且了知煩惱也是空性的道理。
 
認知到嗔心即是明空、貪痴分別是樂空和顯空,以及佛三身的真實性,並在生起嗔念也能夠微笑,這就代表你在初次禪修中生起了好的覺受。
 
「離諸煩惱」即是禪修的展現,就算修習得再好,也明白了明空與樂空的意義。但是,倘若在行止時無法平息煩惱,修持將無任何意義。
 
如此,應當在行止時也要做到,像禪修時一樣「不起煩惱」。
 
註:念頭的意思很廣,可以指「分別念和尋思等等好與壞的念頭」。
 
── 2020/4/23 噶千仁波切回覆弟子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