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佛子行三十七頌 / 噶千仁波切釋意 / 第二十九偈
 噶千仁波切釋意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

第二十九偈

具有禪修寂止之勝觀,
知其能夠摧破諸煩惱;
清淨超越四處無色界,
修習禪定乃是佛子行。

  前面講到布施、持戒、忍辱三種修持要恆常實修,這三者是令我們得到人身的主要原因。但是若要證得佛果的話,就要依賴禪定勝觀了,故第二十九頌言:

 

  禪定是安止的意思。我們的心有很多煩惱,所以不能穩定,由於不同的執著,產生不同的煩惱混淆。當這種動搖及貪瞋等心念都停止下來之時,就是安止。頌文中說:「已知具寂之勝觀,能盡催滅諸煩惱」,就好像大海的水平穩之時,我們可以看到海水的樣子;但若在波浪濤天之時,我們是看不見海水的樣子的。同樣的道理,安止是指我們內心的貪瞋等念頭沒有浮現起來、各種的念頭停頓之時,這樣能夠真實的觀察到心的原來狀態,這就是勝觀。

 

  前面說到安止是貪瞋等念頭未出現時,安住在止息之上。舉例來說,當仇敵在自己的面前出現之時,自己要想一想,這個仇敵過去也曾是自己的父母親,我怎麼可以對自己的父母親生氣呢?這個仇敵宿世以來也曾經幫助過我,能夠這樣想的話,憤怒就會降下來。

 

  我們對子女有強烈的貪愛之心,因此,若是有人傷害自己的子女,我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憤怒。其實要知道這些子女、親眷,在過去世也曾是自己的仇敵,這樣想一想,貪愛、執著之心就會降下來。因此,當我們對敵人不生憤怒之心、對子女親眷不生貪愛之心,而能平等觀之,心就能夠止息。而為什麼說安止的心能盡除滅諸煩惱呢?當心處於寧靜止息之時,就好像天上沒有雲,也像海中波浪平靜的情形是一樣的。

 

  我們所有的念頭都從心中升起,它本來就是心的一部份,而心與念頭是不可以分開的。若能夠使心安住在止息寧靜的狀態之下,就等於是去除了念頭,也就是滅除了一切煩惱。當沒有煩惱之時,貪瞋之心皆不起,所出現的就是心的本質,就看到心的原來面貌,這就是去除了愚痴。

 

  我們因為沒有看到心的原來面貌,所以處在愚痴之中,在愚痴的狀況之下都認為有一個我存在。但是注意看看心裡面,有這個我存在嗎?其實並沒有。如果能看到心的本來面貌,就知道心是空性,心既然是空性,就不能說裡面有我,因為其中是無此、無彼亦無我,這就是空性的智慧。我不在這裡,那麼我究竟在哪裡呢?了解這個問題之後,就稱為勝觀,勝觀就是真實見到無我,就是空性的智慧。頌文中又提到「遠離無色界四處,修禪定是佛子行 」。 四無色是講無色界的四種情形,其主要的執取就是認為一切皆無。有一種外道認為空就是全部都沒有,心中思維一切都沒有,若是有這種想法,將來會投生於無色界之中。內道佛教認為正法並不是無也不是實有,而是超越於有無兩邊,這是大手印的意義。現在我們在此也無法詳細解說大手印的意義,但是要了解在修大手印時,一定要具足內道的見地,若不能具足內道的見地,是不能成就佛果的。

下一偈:第30偈

◆ 回到佛子行三十七頌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