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離別前,我們談責任《企業座談》 ♦2019 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行
離別前,我們談責任《企業座談》 ♦2019 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行

■時間:2019年10月25日下午

■地點:萬里禪修園區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中文翻譯:張昆晟

 

10月25日,是噶千仁波切規劃中,此生最後一次海外弘法的最後一次公開授課。

 

仁波切之後回美國長住後,就不再跨海教學,而這最後一場開示與問答座談,留給台灣影響數十萬人的百大企業家,希望以上師之心,帶領這些社會賢達,為眾生開創更圓滿生活。

 

「希望進到園區後,心可以放下來,」噶千佛學會會長先引言介紹說,萬里禪修園區位於台灣島北部,後面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坪高山上廣大平原之一,海拔450米,希望大家今天來到此地,可以靜下心來,向仁波切請益。

 

以下為仁波切開示:

 

今天諸位朋友來到此地,有機會和大家相聚,感覺非常開心,首先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這世間有兩種傳統,一種是世俗傳統、一種是宗教傳統,目的都是在保全人們的生活、健康、外在的安寧與祥和。

 

今天有機會和大家進行一些交流,而且在座諸位都是各領域出類拔萃、及學習方面極為傑出等,與各位會面是讓人興奮的,各位有機會受教育,且生活在自由國度,是值得慶幸的。

 

■愛,是身而為人的珍貴能力

 

我們需要知道,比起其他生命型態,人的數量極其稀少,例如比起動物數量相對稀少,我們卻與動物有許多共同點,想要快樂不想要痛苦,我們同樣有煩惱,也同樣有愛的能力。

 

這是我們與其他眾生的共通點,就是因為有愛,因此這一生有機會獲得人,而人具有愛的能力,這也是極其珍貴的能力。

 

當然今天坐在此處和大家分享,並不是因為我很有學問,與此相反地我其實很缺乏知識學問,我年紀很小時就進入佛門學習宗教教理,主要所學也沒有太高深道理,主要是關於因果、業力的知識。

 

而且我不僅從外在、視為身外物,而是放在內心學到很多,我可說一生都把因果業力當成度過困境、能夠決斷我人生苦與樂的唯一指標。

 

■業力因果,是決斷我苦樂的人生唯一指標

 

我懂得不多,主要懂得內心真實狀況,及因果業力道理,僅此而已,透過懂得因果業力,因此我懂得如何度過痛苦、從痛苦中解脫?講到學習,我沒有好的學習條件,但僅此點,就讓我可以安然度過此生。

 

自己學習方面,有懂得因果的規律的智慧,因此今生可以安然無恙,這智慧來自於覺悟的佛陀本性,佛陀智慧無量無邊,由於佛陀智慧,讓我懂得因果業力道理,而這智慧是內在本有的。

 

有此認識之後,我的人生才得以度過苦難而感受到許多快樂,因此在此分享的,就是我們都有慈愛的能力,慈愛與因果業力是最重要的,一生當中我能分享的,主要都是這些道理。

 

■最重要的智慧,無非是「慈愛」與「因果」

 

我所能分享的智慧,無非是:如何使還未展開的愛能去展開,使已經展開的愛不退失、能夠增長,如何能夠真正造就幸福和快樂?如何能夠避免痛苦?

 

這是佛陀與我們分享的智慧,我也從此智慧中得到啟發,因此曉得,到底何者是製造痛苦之因?如何感受痛苦?這些都是透過我的親身經驗,而獲得確定的。

 

在我人生經驗當中,去實證:「苦因導致苦果」的因果規律,我從此經驗中獲得了啟發,這就是我唯一所知道的。

 

我此生缺乏教育、知識學問,能懂得,無非就是《佛子行三十七頌》的道理,教導該如何面對人生,及人生中的因果業力道理。

 

我這一生很多時光在監獄中度過,面對過很多困境與苦難,但因為能接受「因果業力」做為人生唯一信念,因此對我人生產生很大作用。

 

■人生中的監獄、苦難及困境,我以「業力因果」信念,安然度過

 

我的信仰也不是一開始就很堅定,在小時候七歲跟著父母去接受皈依戒,成為佛教徒,變成皈依三寶的身份,但當時對於「為何為皈依三寶」與「何為信仰佛教」是不懂的。

 

只是因為父親認為宗教信仰非常重要、因果業力道理很重要,因此他反覆教導我這些道理,但即便父親如此教導,我也不太有概念,聽不大懂也沒有太強烈信心,只是跟隨父母信仰,如此相信著。真正信仰並未在內心萌芽。

 

是一直到後來,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樣苦難,才知道父親教導的「因果業力重要性」,確實體現其中。因此我也才真正見證了「皈依三寶的重要性」、「能對生命帶來暫時利益與長遠安樂」的道理。

 

所謂「生生世世有益處?」是怎麼一回事?真的要等到痛苦發生了,在困境、痛苦之下,才能曉得道理是真實不虛的。

 

痛苦與困境來自於外在,但啟發是來自於內心。我因此能夠確知,之所以會受苦,和過去所作一切息息相關。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過去生持續有煩惱,煩惱如同種子一般,當外在適當條件介入時,就會成熟。

 

我今生遇到的苦難,不是我今生真正痛苦的原因,而是外在輔助的次要條件,我之所以會受苦,是因為暫時違緣導致、這些違緣促使了當初的種子發芽,僅此而已。

 

■會受惡業,還是源於往昔的煩惱

 

因此我能確定的是,包括我被關到監獄等看似國家施予我的懲罰,其實都與我過去生業力息息相關,我是從自己所造的因果、所造的業來思考。

 

沒錯,我是被國家關到監獄,但這只是做為外緣的次要條件,根本上導致痛苦的主因,還是我過去所造的煩惱。就如同身體內有好菌、壞菌。

 

如果我們能常常培養慈心悲心,就真正能夠幫助到我們身心,這種益處就是好菌影響,與起相反的,如果我們任由煩惱滋生,就如同壞菌一般,也會讓我們身體感受到實質痛苦、身心都會因煩惱、因此苦因,而導致苦難。

 

真正講起來,我們身心健康,與「心中是否有慈悲或煩惱?」也是息息相關的。能夠懂得此點,我將其歸功於智慧。

 

正因為有智慧,看得出凡事有其因果,因此凡事更為謹慎小心,並且對於五光十色的外在物質,會更加提防,不要落入執迷中、不要去傷害眾生,應當盡量從事有益行為、盡量發揮能力去幫助眾生。

 

我能瞭解此點,都是仰賴對因果業力的信任,及通達此點的智慧。這就是為何我到任何地方,都在宣說因果業力道理的《佛子行三十七頌》。

 

■有翻譯《三十七佛子行》的地方,我就願意去

 

我去何處時,一定會先問,「此處有沒有翻譯《佛子行三十七頌》?」如果能翻譯為當地語文的話,我就願意去。

 

因為到當地後,我有東西和大家交流,若沒有翻譯,前往弘法就沒有太大意義。假使已經有翻譯《佛子行三十七頌》,我去過之後,就能產生真正實質上的效果。

 

因為翻譯內容對於人們學習道理是有益的。對於如何接納痛苦、乃至於將來造作自身快樂,都是有益處的,因此無論到何處,我都會推廣此小冊子。

 

此世間如同剛剛分享的,主要有兩種傳統:世俗傳統與宗教、心靈傳統,不論哪種傳統,最終目的關懷,都是為創造外在環境的改善,與內在人心的幸福與和平。

 

都是在談此唯一道理,讓人內在與外在都能獲得幸福快樂,這是一切包括宗教與世俗人倫傳統,都在關注的。

 

不論你跟隨哪種傳統,都有你信奉的對象、教主,不論我們認為的外在教主為何,其實他給我們的,都是類似的。

 

譬如「如何改善內心、讓內心寧靜,如何改善外在,讓外在快樂舒適」等,大家都講同樣道理,講授教導方式不同而已。

 

以佛教而言,佛教提到,能造就內在幸福、寧靜,需要仰賴智慧,何種情況能增長智慧?

 

需要以慈悲做為助伴、助緣,讓智慧能增強,因此「智慧」「慈悲」就被稱為佛陀主要教義,被稱為「法」。

 

■「自我中心」是痛苦主因

 

當佛陀談論痛苦成因時,他分析指出,「自我中心」是最嚴重痛苦之因、是根本來源,因此如果我們要造就內心安樂及外在環境改變,就必須要從「自我中心」想法下手,而主要對治方法就是慈悲心。

 

例如今天有一個孩子在受苦,母親要解決此問題時,就先需要先知道出什麼問題、從問題的根本成因上去解決,然後知道「孩子需要慈悲心對待、需要對他友善」,然後才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同樣地,佛陀教導我們的道理也是如此。

 

■化解痛苦者,唯有慈悲

他告訴我們,唯有慈心悲心才能化解自他痛苦、從根本上解決自他的問題,若從「相信前後世」觀念而言,今生來世的一切問題,都與自我中心有關。

 

我們痛苦及造就惡業的成因,都來自於此,若要創造外在環境改變,一定要從內心先產生改變。內心氛圍轉變為幸福寧靜快樂時,才能在外在產生真實改變。

 

我到任何國家都會和許多人有許多交談,過程中我都不會使用手機,至今我都不會使用手機,但即使如此,我還是知道要談什麼,我要談的,總是慈心悲心。

 

這世界有這麼多問題、衝突,例如經濟之名做軍武衝突,根本問題來自於內心缺乏寧靜快樂,不懂前因後果關係,因此罔顧他人利益、以自我中心為主,而帶來很多傷害。

 

不論何種信仰,大家都應認識,創造自己和他人快樂,都要仰仗自身及對國家社會寧靜祥和的追求。

 

如果做為人民,希望國家強盛、和諧安寧,國家才會有發展,如果每一個人都希望守護國家,每人都願意和諧相處,大家自然快樂。說到守護國家時,衝突是非常需要避免的,唯有和睦,才能真實保護所有成員的幸福快樂。

 

■擴大心量、念恩報恩

 

人們應當懂得,做為一個個人身份,要如何去念他人之恩、去報效國家及報效社會。如果只想到自己,我們的慈心悲心其實是非常小、非常狹隘的。

 

我們應當擴大心量、增強我們的慈悲心,增強我們慈悲心的範圍,這是我們的創造快樂、減低痛苦的首要之務,而具體方式,佛陀有給予我們引導,這就是「教法」。

 

在這些具體運用上,我們有許多參考點可以去思考,譬如說,我們應當如何感念他人對自己恩情?

 

包括父母、老師、國家等,又或說我們應當如何提升自己那一顆本俱的慈悲心?如何發起這份我們本來具有的美德?這些都是我在此誠心希望和大家分享的。

 

我們想要改變社會,唯有透過改變內心、不再那麼自我中心,讓我們有更多慈悲心以對待自己和社會,如此一來,當社會整個產生經濟或人際關係等大改變時,方方面面都會獲得改善。

 

這就是為何我不論到何處,和大家在談的,都是談業力因果、都是慈心悲心,主要原因在此。

 

唯有當我們知道凡事都有因果、才能避免未來苦惱、創造未來的快樂。以上就是我想做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