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日2下午)普巴金剛法門修持教學♦2019年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年報導:普巴金剛大法會
(日2下午)普巴金剛法門修持教學♦2019年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年報導:普巴金剛大法會

♦2019年噶千仁波切台灣弘法圓滿年報導:普巴金剛大法會
(日修第一日下午)普巴金剛法門修持教學
 
♦2019 HE.Garchen Rinpoche Taiwan
★Day One of Vajarkaliaya Sangdrub :the 1st Day Afternoon Teaching (II/II)
■時間:2019年9月12日下午14:00-17:00
■地點:台北榮總介壽堂
■主法上師:噶千仁波切
■中文翻譯:張昆晟
■English translator:Ina Bieler
 
普巴法會大修法會第二日,在午間稍做休息後,仁波切於下午兩點準時上座,並開示:
 
同樣的,請諸位法友不要間斷的持咒。
 
我們說過四種普巴金剛中的兩種:本覺智慧普巴和菩提心的普巴,這些意涵都能記住是比較好的。對實修內涵要反覆聽聞和思維,這樣就能逐漸深化,進而產生修行的體會。大家要能注意這一點。
 
■先瞭解「何為煩惱?」
 
三毒煩惱貪嗔癡,從三毒細分又會開展成五毒,從五毒又會成八萬四千煩惱,這些都是煩惱細緻層面,煩惱有粗大和細小面向,對於各種煩惱及其來源,應當對煩惱要有了解。
 
對於各自煩惱來源為何要有認識,同時應當對煩惱的傷害性有所認識,我們因此痛苦無大小都來自於煩惱,煩惱的根源也無法避免地,來自於自我執著。
 
有時會覺得生活中有些人是幫助我、對我有利者,我們往往忽略了,對這種人會產生陷入耽著態度之中。
 
正如同「遠離四種耽著」教授中教導,「若耽著此生即非修行人」,應當要注意此點。
 
有時我們將事務看得非常重,正法談的都是心,要從這些問題的根源:愚痴去看問題,煩惱當中,此外還有一種煩惱是非常普遍的:我慢心。
 
■何為我慢與愚痴?
 
我慢心是所有眾生都有,那怕是一支小蟲,若與其他眾生接觸時,也會發出叫聲或武裝自己,這都是我慢心作祟而有此反應。
 
世界上也看到很多例證:很多人在身體、經濟都無問題,基本上過著一帆風順的生活,這些人往往會認為這些都是憑自己本事,靠自己力量達到這些,這想法仔細去分析,就知道其來源為我慢心。
 
■不解因果道理,就是愚痴
 
真正去仔細去思維,會知道無一脫離業力因果規律,也就是認為「靠自己造作這一切」是非常不合理想法。
 
所有事情都不離因果規律,對因果觀念不瞭解者,是非常無知的,是我們所講的,五毒根源當中,不懂明辨是非的愚痴心。
 
要向內自省、體察才會知道,而不是靠他人說應當如何,當然可以從經典教理去做推論,但什麼叫做真正愚痴?
 
就是缺乏對業力因果的信解心。缺乏對諸佛菩薩等聖眾的信心、不懂得要對六道眾生生起慈心悲心,非常自我中心地認為自己很厲害,對自我極度珍愛,這就是真正愚痴。
 
實際上若向內反觀,就會知道今生能獲得任何好處、各種本事,都與過去所造業息息相關,若過去無善業所造的福德,今生再怎麼努力也是枉然。
 
乃至於各種優秀本事,也是過去生的業所促成,不會有任何一事與過去的業無關,因此佛陀說「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的道理。
 
■何為「安樂之因」?
 
我們常發願時會說,「願眾生具足安樂與安樂之因」,這世界上不論各種人,追求的都是安樂,所發願也是希望具足安樂之因,就應當瞭解何為真正安樂?在經濟上面有財富受用,就應當布施,要獲人身應當要持戒。
 
一個人之所以能面相莊嚴、讓人賞心悅目,這是往昔安忍之功德,包括慈心悲心在內及六度修持,才能保證今生的安樂。
 
包括暫時人天善趣安樂,乃至於基於禪定及智慧度所成辦的究竟安樂,都是離不開這些安樂之因的。
 
尤其像是禪定更為細緻的層面是般若,要深究「生起智慧」的根源,仍是對三寶的信心及對眾生的悲心。
 
務必要從內心相續對悲心產生體會、對菩提心產生信心、對三寶功德要能做到隨念。
 
■隨念悲心價值與三寶功德,使蓋障染污逐漸減少
 
如是實修,對自己產生障礙的蓋障染污將會逐漸減少,要常隨念慈悲心的價值、隨念三寶的功德,這都是我們具體可行的實修方式。
 
如果在「隨念三寶、培養悲心」的基礎下去實修,進一步地就會越發順利,當看待生命時,要去思維如何讓生命正常運作,要如何去除障礙我們的障蔽與阻礙,這是我們需要採取方法加以對治的。
 
顯密教法如何去除身口意三門障蔽呢?以心為主,蓋障內心的主要染污是所知障,譬如本來諸法自性為虛空,心的本質也是無二性,但眾生對此不瞭解,於是智慧走向心識層面。
 
在此情況下,由於我執而生起煩惱,因為煩惱而造作種種業,造業同時又累積習氣障。
 
因此,從所知障衍生煩惱障、業障與習氣障,這一切問題根源,就是「我執」,也是缺乏對實相的如實了悟。
 
■仰賴對「法無我」的了悟,去除所知障
 
因此需要運用方便去去除蓋障、所知障。
 
去除所知障方法,是主要仰賴對「諸法無我」的了悟,也就是「無我」智慧,讓我們能通達「自我是無法自性成立」,有別於自我的「他人」也無法成立,如此一來,自他對立的二取,二元對立狀況也無法成立,以此方法來對治所知障。
 
另外就是,有我執必然會因為心識而造業,業力因果是真實不虛的,這也是為何在未證成佛果前,要依循業力因果規律,行善才能得到安樂,若隨順煩惱而造作惡業,則一定會招致苦果。
 
要知道「煩惱障」是我們所需要打擊的另一對象,這些蓋障都可以藉由顯宗之道而淨化。
 
再來講到密宗,密宗被稱為捷徑,最快者可以即身成佛,因此被稱為近道,或捷徑,如果你採行的成佛之道是顯宗,依照佛子行三十七頌也能遠離或滅盡我執,當然主要從三門的心來說。
 
■以本尊生起次第淨化身與語之染污
 
本尊生起次第教法提供了「清除身體與語言蓋障染污」之法,譬如觀修本尊身像以淨化身的蓋障,煩惱與語言有密切連結。
 
因此以唸誦咒語來淨除語言的染污,因此在身語蓋障染污方面上,生起次第就是非常好的淨除方式。
 
■先認識眾生的共通性
 
世界上有許多有情,所有眾生心中都充滿貪瞋,解決貪瞋的強而有力方式,就是透過密咒乘達成。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先認識自己和眾生的共同性。
 
譬如說我們心的本性都如同虛空,這點我們與任何眾生都相同。
 
其次,外器世界由五大種形成,而內心有五毒煩惱,五毒煩惱的自性就是本來智慧,這點在任何眾生所處的任何環境,也都是相同的。
 
譬如再微小不過的小蟲,也都有如虛空般廣闊性空的心的本性,牠們心的本性和我們是毫無差別的。
 
因此形像上雖然眾生有大小差別,有些眾生有形,有些無形,但這都不妨礙我們的共通性,同樣地,我們內心都有五毒、都有煩惱,這些五毒煩惱的清淨面向,就是五種本然智。
 
外在五大種是清淨的、五毒即五智、心廣闊如虛空等道理,這些道理大家都會講,但要靠大家實際修持,才能真正感悟得到。
 
懂得這些修持道理,從菩提心下手,就會契合四種普巴的第二種「菩提心的普巴」。
 
若不能體會此點、從密法切入修菩提心的話,「菩提心妙寶,未生者令生,已生不衰退,輾轉得增上」的道理,從顯宗方式護持珍寶菩提心。若懂得密法時,則可將修持珍寶菩提心與密法修持結合。
 
■為何來到會場,感到特別快樂?
 
例如有些法友,在參加此次普巴大修法會時,感到來到會場非常愉悅,這就是因為在環境中,真正清除了蓋障染污,心中感到格外愉悅。
 
即使短時間身處會場、聽到咒音,都會給我們親身體驗、體驗與實相功德接觸的機會。
 
因此極度快樂,這種快樂是相應於大樂感受,真的有人反應她們產生這樣體驗。因此非常歡喜來到法會現場,也有人非常喜歡密宗,這道理是相同的。
 
■不同普巴傳規修法:
 
密咒乘主要有兩傳統:新譯派與舊譯派。
 
新譯派密法主要談四部密續,也會講到「一位本尊成就法中,可以結合四部密續來修持」。
 
這觀點很重要,不然有人會認為不同本尊彼此間會產生衝突,修這本尊,那本尊會不行,修這成就法那成就法不行,站在這看那邊都不行等等,會有這種想法。
 
■新譯派:四部密續貫穿於一尊法門
 
實際上,應當瞭解到,所有本尊都是相同的,僅是修行者自身之間有相異,並不是本尊不同,這是「四部密續可以貫穿於一本尊法門」的道理。以上是新譯派。
 
■舊譯派:念修四支:使行者長時處於正念中
 
舊譯派主要遵循蓮師所言的修法,也就是,在修任何成就法門,都可以結合「念修四支」來修持。首先要稍加瞭解「念修四支」的道理:
 
主要修持內容以心間種子字,乃至於心中咒幔、乃至於咒幔環繞的速度、放光等觀想來展開,咒語修持的意涵到底在哪裡?
 
就是透過念咒、透過觀想咒輪,我們可以長期浸潤在正念當中,長時間處於正念情況下,讓我們習氣得到淨化,這是主要原因所在。
 
當我們在持咒、觀想淨化自己時,其實有兩層面淨化:
 
一、 向內:淨化自己身體與語言
 
二、 向外:淨化對於色法和聲音的執著心
 
當我們對於外在世間色法產生執著,就會產生種種判斷,認為事務存在與否?實在與否等,這些都是向外、對於外在色法和聲音產生執著心,乃至於對於所有眾生產生執著想。
 
透過密法持咒方式,外在而言是淨化執著,當我們對色法和聲音的執著逐漸淡薄或淨化後,就能通達何為顯空雙運,這就是為何我們能淨化內在蓋障染污的原因。
 
接下來講念修四支的真實內容,例如我們今天在修金剛撅法門,觀想本尊心間種子字為吽字,觀想吽字周圍有心咒圍繞,內心專注此觀想時持咒,就是念修四支的第一支:念修支。
 
二、近修支:接下來逐漸環繞在種子字外圍的咒語開始旋轉,越來越快,乃至於快到無法辨識,好像眼睛完全無法區分各字的差異一樣、非常快速,這是「近修」。
 
若以比喻而言,第一層次讓我們和本尊互相認識,我們在唸誦咒語時,主要目的是讓心與本尊距離拉近。
 
近修支時,如同和本尊彼此認識,念修時咒輪放光越來越快,乃至於出現鏗鏘有力之聲,是近修支,就如同我們和本尊結為朋友一般。
 
透過咒語修持,越來越拉近我們與本尊的距離,因距離拉近,對本尊和三寶的信心自然會增上。
 
三、 修行支:要認知本尊和幾心無別,你的心就是本尊本身。不忘記這點,乃至於對於「心即本尊」產生體悟,就是修行支的要點。
 
四、 大修支:產生確信與定解。知道本尊就是自己、自己就是本尊。
 
在此認識下,自他二元對立已經完全被破除,因此可以泯滅二取相,因此能真正通達「所有外在世間顯現,即是本尊」:「所顯即本尊」的道理,乃至暫時迷亂的顯現象也是本尊。
 
通達此點後,也就會瞭解蓮師「顯空雙運道理即是本尊自性」的道理。
 
■持咒前,先自問:「知道原因和方式嗎?」
 
我們的大修目的是為達到此定解。有些人認為密法修持在於持咒數,咒字乘以十萬遍等,但不應將持咒數量視為主要修持重點。
 
應當將「修行中是否產生體會」做為最主要衡量標準。若很快速的對修法產生體會,那數字就不重要了。
 
因為對法的體會能淨化習氣障,念咒次數則無法,對於以上的持咒道理和原因所在,都要先有所認識。
 
不然會有人認為在法會現場就是不斷持咒,有些疲憊,但對於目的為何,卻不清楚。
 
咒幔排列、旋轉、放光、再收,若能通達此道理,不論在哪一種成就法中,都是相同的。
 
■「咒幔光芒做為供養想」
 
咒幔放光是代表供養諸佛,因為放光到無量世界,而十方無量世界有無量諸佛,以此代表信心及對諸佛供養。
 
當我們觀想時,若心中有觸動和體會,就能隨以觀想憶念佛陀功德、憶念虛空遍及之處,法身必定遍滿。
 
而凡法身遍及處,報身必然遍及,因為報身的自性是無我的,本質無礙,因此遍及虛空處,因此對於三寶和諸佛的信心就會越來越強大。
 
從心間放出的光芒正代表信心,也代表因為信心而對諸佛所作的獻供。這是「光芒做為供養想」,主要用意是生起對三寶和諸佛的信心。
 
當我們對諸佛、對三寶有信心時,諸佛對我們的慈愛也能淨化我們的蓋障染污,使我們慈心悲心功德隨之增強。
 
因此當我們蓋障染污逐漸減少時,對於六道有情眾生的悲心,也會與日俱增。
 
這是相反的:當蓋障染污越來越少,對六道眾生的悲心就會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能對世間受苦眾生產生同理心,也越來越能去感受眾生的受苦。
 
世間眾生受苦種類是如此龐大,隨著我們對三寶信心日增、蓋障染污日減,我們對眾生受苦的同理與悲心就會越來越強,因為眾生和自己有關連性。
 
例如有些孩童天生無法看其他眾生受苦,例如傷害小蟲等,但也有些孩童天生喜歡從事殺害行為,好像玩泥土一般,吃肉或喝血時沒有感受,具有悲心的孩童則無法忍受這些、根本無法看到或接受。
 
「無法忍受眾生受苦」代表他有悲心,在過去世曾薰修過悲心,因此具足此標誌:「無法忍受眾生痛苦」。
 
■悲心與智慧有正面連結
 
應當知道的,我們生生世世的悲心,是與智慧有連結。
 
因此悲心越強,智慧會越盛,能讓智慧、悲心日漸強盛之法,在密咒金剛乘中,就是透過咒幔之光的放射和收攝來達成,培養隨唸三寶功德及對三寶的信心,同樣光芒照射時,就淨除眾生蓋障染污,增強我們對眾生的慈心悲心。
 
■以慈心悲心,化解我們的根本問題:我執
 
仰仗對眾生的慈心悲心,我們最根本的問題:「僵化如同冰塊的我執之心」就能因為受到慈心悲心的融化,而逐漸崩解。
 
我執越來越弱時,就能去持人我障蔽,隨自己我執減少時,眾生我執也會減少,這就是為何透過觀修慈心悲心、透過光芒照射眾生身上的觀想,可以使眾生真正得利。
 
因為因此她們的我執也在減少中。以上就是密法修持的要點所在。
 
■保持對三寶信心及眾生悲心,就足夠
 
有些人認為成就法很複雜、觀修要點很多,自己學不來、觀不會,但即便對於細節觀修無法明觀清楚。
 
但要點,其實就是「培養對三寶的信心、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若能把握這兩點,來做咒幔放光的觀想持咒,就已足夠。
 
不然這法門如同我們所戴的手錶,有許多精密細節,是我們無法一一瞭解的。
 
法本細微處也有很多關鍵,是我們很難如實按照內容如實作觀的。但若能保持對三寶的信心與對眾生的悲心的話,保持這樣觀想,就可以了。
 
朝著「真正對三寶生起信心」、「真正對眾生生起慈心與悲心」的體悟,這就是我們的真正目標。
 
若有所感觸,繼續修持,有朝一日我們僵化如我執的冰塊會真正開始融化、真正開始下降、崩解的。這就是我們修持時最重要的要點。
 
今天下午講解至此,希望大家保持此種「放光供養諸佛、淨化六道眾生蓋障染污」的觀想,來修此成就法儀軌。
 
仁波切開示後,僧俗二眾繼續修持,之後以〈加持雨降:降魔金剛歌〉儀軌以加持供品、生起誓言尊、迎請智慧勇識、敬獻內外密供品、讚頌,迎尊降福等,舉行薈供以酬懺。
 
■夜座:噶爾寺傳規金剛舞
 
夜座是金剛舞,穿戴嚴飾裝具的主法上師眾,燃香吹奏樂音及鼓號,揮舞彩幡以此生起信心。
 
之後在事業金剛阿布喇嘛迎請下,包括噶爾寺傳承的索巴仁波切、巴桑、達杰仁波切等三位仁波切及噶爾寺閉關上師持鈴及五色幡,於壇城前,全體僧眾起立,以空行舞步圍繞壇城,象徵迎請聖尊,此時會眾並唱誦蓮師七句祈請文。
 
之後五位上師搖鈴及鼓、揮舞五色幡繞行壇城,觀想迎請上師持明本尊及空行誓眾等,依循往日誓言力而如雲籠罩虛空般,來抵壇城處,為行者降下大加持。
 
在迎請聖尊加持降福後,仁波切們端整回座,並繼續普巴心咒的持頌。之後祈福儀式圓滿,會眾以掌聲感謝仁波切們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