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台灣噶千佛學會 - 主選單
最新消息
年度大法會
2020 年
2019年
2018年
歷史紀錄
課程活動
傳承上師
直貢噶舉傳承
佛學會導師:噶千仁波切
介紹
長壽祈請文
傳記祈請文
度眾事蹟
心不離於上師
菩薩生活影像
轉經輪的功德利益
祝壽專區
■
2020
■
八十長壽法會
噶千仁波切
與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之間的因緣
《我的上師 噶千仁波切》
- 尊貴的 喬美仁波切口述
台灣弘法歷史活動
噶千仁波切設計
■
小冊
■
物品
■
三語文菩提卡
◆ 圖片
◆
虹光內的本尊與人物
◆
火焰
◆
咒語
◆
超度
◆
其他
噶千佛學會
緣起與祈願
噶千仁波切寫給本中心的信
噶千仁波切給本中心的話:種下利他的希望
噶千佛法中心(新店)
噶千禪修園區(萬里)
法教典藏計畫
福田共植
利生事業
遠距皈依-求受皈依戒
臨終關懷
噶千法友
心不離於上師
上師對團隊的期許
訂閱訊息
電子報、Line 官方帳號、臉書Facebook
聯絡我們
噶千法教
➤ 結緣書
◆ 主題區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噶千語錄
佛子行三十七頌
煙供《利樂甘霖》
嗡啊吽金剛誦
臨終/中陰/超度
病者祈福
法會/課程:問與答專區
◆
本尊法
阿彌陀佛
度母
觀音
文殊閻摩敵
普巴金剛
◆
大手印
恆河大手印
大印五具
◆
大圓滿
普賢如來願文
椎擊三要
◆
法會/課程(影片、文字檔)
法會/課程
法教開示短片
開示文章、法教報導
噶千影音
➤ 音檔 MP3
➤ 有聲書
■ 影片
◆
灌頂
◆
法會/課程
◆
法教開示短片
◆
手印
◆
法器
◆
共修
◆
咒音
◆
三十咒音攝大千
◆
活動
◆
其他
■ 照片
◆
噶千仁波切法照
◆
噶千仁波切精選照片
◆
噶爾寺照片
◆
2018 GBI普巴金剛閉關法會
◆
2017 印度行
◆
活動相簿
檔案分享
➤ 法本
➤ 法照與圖片
➤ 電子報Newsletter
➤ 友站連結
■ 噶千仁波切設計
◆
小冊
◆
物品
◆
三語文菩提卡
◆ 圖片
◇
虹光內的本尊與人物
◇
火焰
◇
咒語
◇
超度
◇
其他
美國法座GBI
官網
最新消息/活動
福田共植
小冊 - 噶千仁波切設計
關於五小冊,噶千仁波切說:「這五小冊非常重要,我自己恆常依彼修持,有得到一些好的覺受,因此印成小冊發給弟子們。」
「在五小冊當中,還沒進勞改營前,上師吉美多傑仁波切已經教了我〈恆河大手印〉與〈佛子行三十七頌〉。〈普賢如來願文〉是在勞改時秘密記在心裡的。 而〈度母七救怙文〉與勝義諦有關,因此我到了國外後,也印製成小冊。〈極樂願文〉是還沒進勞改營之前就記在心裡了。 現在一些人對佛法有興趣,但沒得到灌頂或口傳,他只需要自己研讀思惟〈極樂願文〉,只需要觀想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 往生時百分之百毫無疑問地能投生極樂淨土。到了極樂淨土就能長久修持,無生無滅,直至成佛,所以十分重要。」
「〈佛子行三十七頌〉與〈普賢如來願文〉包含了佛教二諦的意義。四部宗義的法教精要無不包含於〈佛子行三十七頌〉。 究竟勝義諦的大圓滿法教,也無不包含於〈普賢如來願文〉。我們在求法時,每個法教的主要義理皆可在〈佛子行三十七頌〉與〈普賢如來願文〉裡尋獲。 因此這兩本小冊非常重要。」
五小冊
佛子行三十七頌
(更新:2018/1)
恆河大手印
(更新:2018/3)
普賢如來願文
(更新:2018/7)
度母七救怙文
(更新:2018/5)
極樂願文
下載其他語言版本(建置中)
佛子行三十七頌
恆河大手印
普賢如來願文
度母七救怙文
極樂願文
其他
世界各國語言版本
佛子行三十七頌
恆河大手印
普賢如來願文
度母七救怙文
極樂願文
其他
《入菩薩行論》迴向品
四句偈
Shantideva's four lines
噶千仁波切囑所有弟子
為全球疫情祈願迴向
As requested by Garchen Rinpoche for anyone suffering from the COVID-19 pandemic.
སྤྱོད་འཇུག་སྨོན་ལམ་ལས་བསྔོ་བ་ཚིག་རྐང་བཞི་དེ།
༧མགར་ཆེན་རིན་པོ་ཆེ་དགུང་གྲངས་༨༤་འཁྲུངས་སྐར་གྱི་སྨོན་ལམ་བྱ་རྒྱུ།
577,010,590
供養迴向次數
Register your count
目標一億遍
Target 100,000,000
訂閱訊息
Subscribe Newsletter
新店 +886-2-8667-1620
Fax:02-8667-6566
萬里 +886-2-2492-9335
噶千佛法中心(新店)
新北市新店區中央六街12號14樓
噶千禪修園區(萬里)
新北市萬里區大坪路39-6號
中文:info@garchen.tw
English: question@garchen.tw
© 台灣噶千佛學會. Copy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