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上師___【噶千語錄 – 76】
2023-03-15

✦ 唯有了解「自心本性為空」的時候,你將會對「尚未見到自心本性」的人生起大悲心,因而使得「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合而為一
✦ 如果你信任自己的上師,在你看著「自心本性」時,也可以憶念上師
✦「虔敬」與「認出自心」的禪修,兩者相輔相成;若能對上師具有虔敬,將可以即生獲得證悟
✦ 上師有兩種,「外在上師」與「識得自心」,兩者相合,便是最好的上師
「世俗菩提心」立基於對因果業力的了解,「究竟(勝義)菩提心」則立基於見到煩惱的本質。
當你見到煩惱的本質為空,那便是「究竟菩提心」;此時,你就超越了這些概念。由於「究竟菩提心」超越概念,所以因果業力並不會影響「究竟菩提心」。
但是在你了悟「究竟菩提心」之前,仍必須相信因果業力。在那之前,你還應該修持各種善行。
唯有在你了解「自心本性」為空的時候,「究竟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才會合而為一。
到了那時,你將對尚未見到自心本性的人生起大悲心,因而使得「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合而為一。
當你修持「究竟菩提心」時,要禪修的是「自心本性」。密勒日巴曾說,這個本性是我們的平常心(ordinary mind,大手印用語)。
帝洛巴則說,當你看著心的時候,沒有可被看見的東西。
這個教授對你來說可能並不陌生,但是對剛接觸佛法的人而言則可能從未聽聞。
對於初學者,當你禪修時,不應該追逐念頭,只要認出它們即可。透過如此的練習,你將逐漸生起覺受,並得以瞥見「心的本性」。
如果你信任自己的上師,在你看著自心本性時,也可以憶念上師,或是密勒日巴的恩慈。
如此,〔那份〕「虔敬」與「認出自心」的禪修,兩者便可以相輔相成。
噶舉派尤其強調「虔敬」。若能對上師具有虔敬,將可以即生獲得證悟。
上師有兩種,「外在上師」與「識得自心」。兩者相合,便是最好的上師。
---
ℹ️ 相關法教資源
▍《噶千語錄》結緣書
〔※ 共兩冊〕
❍ 【第一冊】
§ 電子書
⇓ 有聲書
❍ 【第二冊】
⇓ 電子書
⇓ 有聲書
▍官網專區
❍ 噶千語錄
❍ 結緣書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www.garchen.tw
#噶千 #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