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精華摘要:4/16 噶千仁波切講授《大印俱生契合》於美國GBI

2023-04-22

⭐️ 阿底峽傳承大手印之法,使行者依次第實修
 
⭐️ 前行「四加行」,正行「止觀禪修」、結行「守護覺受」
 
⭐️ 為利眾生,精進實修,並用心持守法的內涵
 
▍觀看講授影片(附中文口譯)
 
    ❍ 第一日講授
 
    ❍ 第二日講授
 
▍線上請購《大印俱生契合》〔樂果文化出版〕
 
----------
親愛的法友:
 
在今年的長壽法會之後,仁波切口傳與講授兩天《大印俱生契合》。
 
大手印傳承主要有兩個來源,一者是來自帝洛巴尊者的「恆河大手印」,另一則是來自阿底峽尊者的「俱生契合大手印」。
 
《大印俱生契合》的作者是直貢噶舉祖師吉天頌恭,內容所傳是帶有道次第方法的大手印,是祖師吉天頌恭一再強調的:「他人視為不深奧的前行,本宗視為深奧」的大手印實修法。
 
恩師噶千仁波切因緣際會下,從尊勝直貢法王處領受這份法本,認為這就是佛菩薩自然而然地利益眾生的珍貴契機。
 
我們能在噶千仁波切座前聽聞這部法教,實是有幸!本文為這兩日開示的精華摘要。
 

■ 諸佛自然利生:法本的因緣

 
我剛到美國時,被邀請住在竹巴洛覺的家裡,當時  尊勝直貢法王如意寶也住在那邊。有很多人來拜見法王,所以哈達很多,我就想整理。
 
整理過程中,我發現有一本貝葉經被包裹起來,打開之後發現是《大印俱生契合》的法本,我非常驚訝。
 
看到法本後面的小字是法王寫的,他進行了校對,說法者是吉天頌恭,所說法是《大印俱生契合》,這是我過去未曾聽過的法。
 
我想起了《寶性論》中說:佛菩薩自然而然地利益眾生。當時我初來美國,無意中得到了這本法本,這是一個很好的緣起,能夠跟大眾分享。
 

 解釋書名與介紹本書綱要

 
這部法教的全名是《大印俱生契合:除無明暗本慧相莊嚴》。
 
一切輪迴眾生因為有「我」,而有習氣,進而產生了輪迴。「我」的概念對應到「大手印」的「手」這個字,當心沒有「我」的概念,也就沒有自他,這就像虛空廣闊,能涵蓋一切,這就帶出了「印」的意思。
 
對不了知的人而言,會覺得有「我」與其同在,有一種「在一起」的狀態,但了知人就會知道,心當下的狀態就是了,總言之,「俱生」就是心的自性。
 
因為我們無法看到「我」是非實存的,所以會有昏暗的狀態,當我們消除昏暗,就可以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需要了知「沒有自他二元分別」。
 
密勒日巴尊者說:「不見心識見智慧,不見有情見諸佛」若我們還有二執,就無法看待眾生如佛。
 
消除二執與昏暗,直指本然智慧,就如同書名提到的「本慧相莊嚴」。「相莊嚴」就是現在我們看到六道是不淨的,但在了悟之後,就可以將六道視為清淨剎土,看待眾生也就是佛了。
 

 前行:四加行

 
▍厭捨輪迴
 
沒有人能不死,雖然心無生滅,但是因為業力,所以會不斷投生。我們流浪於六道受苦,若能思惟「業力因果」與「生死無常」,就會知道這個的重要性。
 
如果認為:「我只是起個念頭,又沒有真的做什麼」那就錯了,因為心裡的習氣會反覆加深,慢慢地,身跟語就會反映出來,就像水逐漸地凍成冰塊。
 
西藏諺語:「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若能在內心秉持這一點,就一定能瞭解業力因果。
 
▍上師瑜伽
 
祖師說:「上師的自心與自己的心是一體的。」在法身與報身的層面上, 一切本尊的心與上師的心為一體,在化身的層面上,上師的身體是僧伽,語是法,意是佛;上師的意與佛的意是一如的。
 
因為上師的心與我們的心相連,所以當我們生起虔敬心的剎那,上師的實修與加持就能與我們的心相融,所以說,對上師的虔敬心是極為珍貴的。
 
「自性身」就是自心的另一個層面,也就是上師,自心沒有念頭的那一半就是上師。
 
發菩提心之後,我們的心,與上師的心,與佛的心都沒有分別,一旦暫時的客塵的「我」消除了,要轉變為任何都是有可能的,就像冰塊融化為水之後,可以隨緣應用。
 
▍百字明修誦
 
觀想上師融入己身之後安住,隨後要做金剛薩埵的觀修。重點在於生起菩提心,反覆清淨自心;清淨我執與二元,生起利他心就可以清淨。
 
反覆觀想上師金剛薩埵融入自己,祂的外表是金剛薩埵,內在的意則與所有本尊一同,如此上師與金剛薩埵無別。
 
清淨的方法是觀想金剛薩埵融入自己,心清淨了,就如清澈的水。當本來面目顯露出來,就與自性身沒有分別,如此我們就見到了自性身。
 
▍曼達
 
密勒日巴尊者說:「透過曼達供養,加持眾生心續,將我執獻供給諸佛。」
 
《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就有這樣的內容,我們擷取之後,放在前行唸誦;這段內容言簡意賅,懂了之後就能感受到加持。
 
總之,獻曼達的意義就是將三界一切的「我執」供養出去,並求取利他心。隨著我執減少,利他心就會增長。
 

 正行:止觀禪修

 
▍止禪
 
所有實修都來自止觀禪修,「止」就是指念頭中間的間隙,過去念已滅、未來念未生的這個間隙。
 
「有所依」的止,是給沒有辦法專注的人做的,當有所依的功夫成熟之後,就可以修無所依的止。
 
所有的上師善知識都說:「禪修宜短暫而頻繁」,用意是要提醒我們在任何時刻禪修,這是為了以正知念的禪修見到自性。
 
止禪的觀法很多種,實際上就是要讓心不流散,並維持正知念。
 
密勒日巴尊者說:「安住本然之彼岸,何用任何之禪定?」若能心不流散,就能逐漸生起大手印的「專一、離戲、一味、無修」等境界。
 
有些初機的法友說:「禪修讓我的念頭變多!」這是懂得禪修的徵兆,因為你已經開始認出念頭。
 
以前念頭顯現時會造業,並植入習氣,那是因為我們尚未認出念頭,現在我們透過禪修認出念頭,就像是認出到房裡的竊賊,這是好的徵兆。這時只要不執著,坦然安住,不要隨著念頭起舞。
 
我的上師堪布門色,有一則獲得自在的口訣,大意是:「瑜伽士利用方法止息煩惱與懷疑心,生起時不去分辨,坦然安住,心就與虛空無別。」
 
若慵懶坐著,當然會覺得舒適,但脊椎挺直,心也會跟著清明。我的上師奇美多傑仁波切說:「身直、脈就會直。」
 
▍觀禪
 
當止禪的修持穩固之後,就可以在禪坐時凝視虛空。
 
看前方時,心要向內看,以心觀心,對於境相不要起執著,讓心放鬆,不要因為了要「觀」而緊張,不要執著觀或不觀,讓心安住在大樂境中。
 
在「明」的裡面有「空」,這是從不執著中產生的,
 
對所見物不執著就是「顯空」,
對所聽聞的聲音不執著就是「聲空」,
心自然不執著就是「覺空」。
 
心如虛空,離於言詮,密勒日巴尊者說必須從「修」去決斷,無法從外在的文字確定。
 
我自己也是在禪修過程中,對上師生起虔信心,這樣就能在自心實相上以明空不二安住。這是無法用「說」的指認出來,無法用言語傳遞。當我們來到如來藏的本基之上,就能獲得這樣的決斷。
 
什麼是「大手印」?「手」就是空性。什麼是「空」?去除我執就為空。只要沒有我執,就沒有對立的他,沒有了我執,心就如虛空,密勒日巴尊者也這麼說。
 
由於不了悟,就有我的概念,就會有六道。由「我」去造業,就有六道的樣貌。祖師吉天頌恭講解,大印是如此、法身是如此、大印大圓與大中觀都是如此,縱然有許多不同名稱,但心的本質是一體的。
 
密勒日巴尊者說:「念頭融入法身」,念頭生起的剎那,就融入了法身。心生煩惱的剎那,以正念認出,並安放在心自性之上,這樣如同雪飄落海面,雪花與海水融入無別。
 

 結行:守護覺受之法

 
不需要反覆想「這是空性」,當念頭止息之後,坦然地安住在自心上,執著的念頭就會消融,不需以「這是空性」的念頭去認持。
 
當產生各種體驗時,不應生起分別念,不要認為有好的體驗就沾沾自喜,應以「平等心」安置,若有不好的體驗,也別氣餒,這是讓自己更加精進的養分。
 
就像偈文中「鴉飛離筏」的典故。這是說,養了一隻鳥,在船上放飛,因為鳥在海上沒有落腳處,所以牠只能飛回原處。這指出了我們不論生起怎樣的念頭,都於自心中消融,不落腳任何地方。
 
總而言之,不論任何念頭生起,都不去追索,也不去探究,掌握好自己的份際。自己要像統領國政一般維持自己的覺性,不論任何念頭生起,都不生起貪念或嗔心,這是十分重要的。
 
對治一切的法就是「上師法」,這是帝洛巴尊者說的,口訣是:「除障等事唯一法,是為上師瑜伽士。修增益等之唯一法,是為上師瑜伽士。」
 
意思是,要除障的話,就憶念上師,要令禪修增上,也要祈請上師,因為上師就是佛。
 

■ 理解之後,用心持守法的內涵

 
仁波切口傳並講解此法本。仁波切說:解釋與否沒有太大的差別,事實上大家都能理解,差別是在理解之後有無用心持守它的內涵。
 
密勒日巴尊者說:「要以見地作決斷,要以禪修做實踐,要以行持來圓滿。」以及:「一切心上的見解,必需要以見地來確定」,
 
諸位反覆聽聞這些道理,對於自己生起確信是有幫助的。
 
---
ℹ️ 官網專區
 
 
▍【噶千八十七祝壽】官網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
 
#噶千 #祝壽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