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美國噶千法座GBI【億次瑪尼閉關】法教報導(六)——〈密咒七支供養〉續講(7/29-30,第六講)

2021-08-02

  噶千仁波切講述〈密咒七支供養〉
 
  〈密咒七支供養〉「供養支」的功德
 
  利他菩提心光獻供養
 
  殊勝的「福德、智慧」二資糧
 
=> 觀看第六講影片:
 
 
 
 
親愛的法友,慈愛的恩師 噶千仁波切在日前的「億次瑪尼閉關」中講述殊勝的〈密咒七支供養〉,全球法友皆蒙受法益。在法會之後,恩師應允再次加開第六堂課之法筵。
 
〈密咒七支供養〉是祖師 吉天頌恭所撰寫、唯一傳世的密咒乘層次的七支供養文,極為難得珍貴。
 
七支供養可以對治我們的五毒煩惱,也是集資淨障的殊勝法門,是大乘佛子的必修科目。
 
經由 噶千仁波切深入淺出的開示,我們可以很容易把握這篇供養文的要領。
 
今日的開示,著重在「供養支」的闡釋:在菩提心的自性光中化現諸般供養,自利利他同時成辦,累積不可思議的福德智慧二資糧,究竟證取佛果。
 
❇️「以此不斷無上供作供」
 
「無上供養」就是菩提心的本質。
 
在密乘的開示裡,供養者、供養物、供養的對境,三者一體,沒有分別。
 
從勝義諦來說,看見心的實相就不受束縛且恆常圓滿。密乘的道理中,一切物質與法都是不間斷流轉,這一切本質就是菩提心。
 
〈佛子行〉提到,外在的顯相都是由菩提心所造,而外在形象與自心在究竟上都沒有差別,
 
例如樹木,其枝幹、根、花、果、葉都是同一個植物,本質上沒有不同。供養者、供養物、供養的對境,三者外在顯像不同,但究竟上是一致的,
 
若能瞭解這一點,就不會有我執、二執或是分別念。我們看到的一切,是因為迷惑而產生,從而才有分別念,而有自他區別。
 
從外內密的層次來說,外的一切就是五大種,內就是五種煩惱,密的層面就是五智,從究竟的本智而言,這三者一體,沒有自他分別,也沒有能取或所取。
 

〈普賢如來願文〉:「於外不捨貪欲境,於內不取貪執心」,諸佛從究竟的勝義諦而言,不貪戀欲樂,輪涅都是同一基,只因為不同道路而有不同結果。
 
祖師吉天頌恭說:佛的果位沒有二諦的差別,瞭解這一點就知道何為「受用圓滿、報身淨土」。
 
❇️ 菩提心光獻供養
 
而從大自在主意宮殿,
放射無量菩提心光彩,
而令十方一切淨土中,
充滿無數供養美天女。
 
飲水鮮花熏香與明燈,
塗香食物等等之供雲,
降下三世佛喜供養雨,
遍滿淨土供養三時佛。
 
從菩提心的自性光中顯現眾多供養。每個供養物的本質與功德,都可以詳細地廣為宣講,但其核心就是每個供養物的本質與來源,即菩提心的自性光。
 
「供養支」當中的根本,就是不論供養怎樣的物品,都能瞭解其功德,這就會生起信心。
 
「供養」不是我們去因應佛菩薩的需要,而是在於去除我們心中對於這些東西的執著。
 
所以當我們捨得這個寶物,離貪不執著,那麼在供養的同時,就是也清淨我執,所以才說七支供養中的「供養支」是對治貪吝心。
 
福德可以讓我們暫時轉生到三善道中,究竟成佛,得到佛果之後行利生事業,而「自利」將在「利他」的過程中產生,二利同時成辦。
 
〈普賢如來願文〉:「於外不捨貪欲境,於內不取貪執心」。
 
但凡一切的受用物質,過度貪執就會受害,沉迷於外在的依賴,這很划不來。
 
如果適量取用,不生起貪執,就不會被這樣的因果束縛。我們可以享受物品,但是當下不可以有貪執與依賴的心,要不然就會有惡的果報。
 
對上獻出供養,就是排除我們貪心,其次,累積福德資糧之後的結果,我們也不能執取,因為所有的善果都是空性,沒有分別的。
 
❇️ 佛化身的功德利益
 
從佛身中再次放光芒,
寶傘勝幢風幡華蓋雲,
音樂華服珍寶藥與穀,
各種供養雲海作供養。
 
簡單來說,我們要將這些一切都供養出去,世間的各種物資都可以作為供養,這些物質都在輪迴中,這也都是佛的「化身」,總的來說,要知道這些是「化身」的功德利益。
 
有關偈文中的「音樂」;如果我們不對音樂執著,這樣的聲音可以讓我們警醒,從中生起正知正念,但如果沉浸耽溺的話,就是貪了欲樂,音樂其實可以成為我們摒除貪執念頭的工具。
 
只要我們貪,就是有害,不貪就是受用圓滿——因為可以享受物質的安樂方便,也不會對此妙欲有執著。一切清淨的物品,該如何獻上供養、受用圓滿,都由自心。
 
以〈普賢如來願文〉來說,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看到」和「理解」,如果可以互相通達,就不會受到束縛,否則就會沉溺輪迴。
 
去除貪念而受用物品沒有不好,反而是一種優點,這樣的意義可以理解為自利利他。
 
總之,「各種供養雲海作供養 」的意義是,世間所看到的一切物品,都可以變成供養物,
 
在無上瑜伽的次第中,無上供養就是無論清淨與否都可以供養,輪迴中我們供養悅意潔淨的物品,無上供就是沒有分別,不論清淨不清淨。
 
❇️ 供養不為自利,而是利他
 
法輪等等輪王七政寶,
宮室等等輪王七近寶,
吉祥物與成就物等等,
祈請受用二資所生物。
 
透過獻供產生等流果,最終能讓我們成佛並利益眾生,這就是我們透過七支供要做的修持。未達到這目的之前,要訓練智慧,瞭解這些供養的功德廣大。
 
外道與內道的差別,就在於利己與利他的出發點不同。佛法的重點在於「利他菩提心」,外道主要還是追求自身的安樂福報;我們不應該將供養視為自利的途徑。
 
二資就是「福德」與「智慧」資糧。
 
〈三十五佛懺悔文〉說:「乃至施與畜生一團之食」,我們要努力累積善根,就算很細微——給小蟲子一點點食物,都是可以累積福德資糧。細小的眾生因為善業,才有機會被施予,這些都是因果的法則,也是福德資糧的範疇。
 
透過這些修持,利他心增長,「我」的概念也會逐漸熄滅,最終圓滿智慧資糧,通達心如虛空的見地。
 
所有一切利樂來源就是佛法,佛法包含了世俗與勝義二諦。我們應當不斷累積資糧,過去這樣做,往後也要不斷地修七支供養來累積福德。
 
修持的時候有初中後三善,初善是發心,中善是無所緣,後善是回向。無所緣就是自他無二,成辦二資糧。因是福德資糧,果是智慧資糧。
 
❇️ 殊勝的「福德、智慧」二資糧
 
世間所有一切安樂來自於福德與智慧二資糧。
 
所有一切痛苦都是源自於用不當的方式追求快樂,而你現在的安樂就是過去對他人的慈愛的結果,這是最基礎的因果道理。這個人是否是佛弟子,可以用是否承認因果來判別。
 
佛陀講解因果,依照因果的道理來行事,所以才累積可以受用的果報。大家今日所指稱的「噶千仁波切」,是因為上一世的仁波切發願利益一切有情,所以造就了現在的我。
 
以世俗諦來說,有歷代大德才造就今天的我,以勝義諦來說,我們的心與諸佛的心是一樣的,由他們的慈悲所幻化,所以也就說為轉世的化身。
 
祖師 吉天頌恭的法語很重要:一心利他,為了一切眾生。密勒日巴尊者所說,所做一切都以善巧方便累積福德智慧資糧,沒有比此更珍貴的了。
 
只要累積一定程度的福德資糧,透過佛法修行,終能成就佛果。
 
先從觀修慈愛心,熄滅我執,到達自他無二,就像冰塊融化變成水,這一切都來自於二種資糧成辦。
 
眾生痛苦的解藥、獲得安樂的唯一方法,就只有佛法。瞭解佛法,就知道集資淨障的七支供養有多麼重要。
 
我們作為祖師 吉天頌恭的弟子,遵循他的訓示,我們就要盡可能地利他。利益他人,自己安樂也能同時成辦,所以我很強調瑪尼「甘露丸」與「見解脫手環」,這些都有助於累積資糧。
 
利樂的泉源是福德智慧二資糧,應盡力累積。
 
密勒日巴尊者說,即使是在進食也能累積福報,我們可以在進食時,觀想上供下施;在清醒的每一分秒都要累積善業,在生活的細節中累積福德。在這過程中,維持正知念,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不斷地行善、轉經輪。
 
祖師吉天頌恭的發心文:從今日到明日此時都要讓身語意趨於善法,我們應當每一分秒都這麼做。
 
別忘了,做完善行都要「回向」,乃至布施小蟲子一點點的食物,都需如此。
 
「生起慈愛心」就是擁有福德資糧,祖師 吉天頌恭說,悲心本身就是福德資糧的來源。
 
眾生受苦時,不忍他受苦,並祈願他迅速脫離痛苦,這樣的悲心就是福德資糧。
 
〈入菩薩行論〉記載:「從於菩薩妙大雲,出生無盡妙花雨,熱惱苦逼悉清涼」,各位應當思惟其中的意思。
 
瞭解因果,生起慈愛心,明白所有一切痛苦都來自我執,所以我們要淨除「我」的執念,從瞭解開始,之後反覆串習,這樣就可以生起清淨的見地。
 
-----
【密咒七支供養】參考資料
 
◉ 〈密咒七支供養.色康瑪〉根本頌(中藏文版)
 
◉ 噶千仁波切親誦〈密咒七支供養.色康瑪〉根本頌mp3音檔
 
◉《密咒七支供養.色康瑪注釋——見即解脫》第三十七任尊勝直貢法王最新補註
 
-----
✴️ 美國噶千法座【億次瑪尼閉關】、〈密咒七支供養〉講授,中文翻譯影片
 
✴️ 官網【2021美國GBI瑪尼閉關】專區
( 下載法本、音檔、法照)
 
 
願利一切有情
 
台灣噶千佛學會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