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8/19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 第一天下午/晚間 ★ ★ 普巴金剛灌頂及開示/薈供/修法
8/19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 第一天下午/晚間 ★ ★ 普巴金剛灌頂及開示/薈供/修法

★ ★8/19 普巴金剛念修大法會- 第一天下午/晚間

★ ★ 普巴金剛灌頂及開示/薈供/修法

★ 一切痛苦來自煩惱,而領受灌頂,是為了要遣除痛苦的成因,獲得自在。

★ ★8/19 Vajrakilaya Drupcho - first day afternoon/evening

★ ★Vajrakilaya empowerment/Tsok/Puja

★All sufferings originate from defilements, and the purpose of receiving empowerment is to remove the cause of sufferings and obtain freedom.

------------------

仁波切總是比我們更準時些,兩點整前,他已然端坐法座中,微笑地等我們靜下心來。在給予灌頂前,仁波切先給予關於灌頂、念修的開示,並說明普巴金剛灌頂的殊勝,接著弟子獻上曼達請法。隨後,仁波切傳授灌頂,志工引領場外法友進入會場,領受灌頂加持。今日共有近七、八百人前來領受仁波切的灌頂加持,從兩點持續到四點。得此殊勝灌頂,法友無不歡喜信受,眾聚一堂,莊嚴無比,欣然恭聆承接仁波切講授的教義。以下是灌頂的部份開示內容。

------------------

由於眾生的瞋心、嫉妒心等煩惱,造下了嚴重的罪業,為了迴遮罪業,因此普巴金剛法門格外重要,在此向參加法會的諸位致上我由衷的謝意。

佛陀宣說教法分為二乘教法--因法相乘顯宗、果乘金剛乘,而灌頂屬於後者;言簡意賅地說明灌頂的意義,就是是為使自己獲得自主,心得自在。從皈依佛法三寶開始,我們就逐漸對苦樂獲得掌握權,但要獲得長久安樂以及佛果位,一生成辦佛果,唯有依賴密乘法門。

當然,有人會主張是否需要反覆接受灌頂?某些人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但重要的是,不管受多少灌頂,都要持守與它相關的三昧耶戒,也就是就守護自己的心。你如果能夠懂得一切痛苦的成因都來自煩惱,領受灌頂也好,不領受也罷,都需要遣除「痛苦的成因」。

◆ 反覆領受灌頂,再再懺悔,使我們不斷增上

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兩類痛苦,一種是外在暫時的違緣所造成的痛苦;一種是由業障所導致,而由外緣四大種所觸發的自然災害之苦。由於定業,面臨因緣會遇而成熟時,將無法轉變──就算是佛陀也無法救護定業已經要成熟的有情眾生。為了要避免由惡業造成的痛苦,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灌頂」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我們在領受灌頂之後,有可能產生與灌頂法義相違的矛盾,於是,我們再次領受灌頂,再再懺悔;有時,懺悔後我們依然會犯錯,那就再領受,再懺悔,如此反覆,使我們不斷增上。

我們有時會感受痛苦,有時能暫時擺脫痛苦,但是之後還是有可能陷入四大種所帶來的種種果報當中,為了解決惡性循環的狀況,因此可以反覆領受灌頂。因為無論如何,我們煩惱的因都是相同的,就是我執。按照密咒金剛乘的方法修持的話,可以善巧地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清淨;尤其是能令我們的心得到清淨,這是極為重要的,而透過四級灌頂達到身口意三門清淨的狀態。也就是說,透過灌頂,使我們身體及其相關的習氣得到淨化,使我們的語言及其相關的習氣得到淨化,讓我們的心及其啟發的念頭都能夠解脫,如此,心就不會痛苦。

◆ 向內觀心,了解心的本源就是佛的自性

若我們懂得向外尋求是痛苦的,而向內反觀是快樂的,向內探索就會了解心的本源就是佛的自性。透過灌頂,讓我們了解身體為本尊,語言為咒語,而內心的本質為菩提心。這些都是需要透過灌頂之後,不斷加以薰修的。自然地,我們的心會越趨快樂,得受加持,最後身心皆得到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