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法教報導 – 4〕 – 【2021美國GBI普巴金剛法會】

2021-11-28

✅ 噶千仁波切開示普巴金剛修持精要
 
✅ 第四堂課,在「見、修、行」之上,談「四種普巴」
 
✅ 一、「空性本智的普巴」,二、「悲心的普巴」
 
=> 觀看第四日開示影片(含第四日上午修法)
 
親愛的法友:
 
恩師噶千仁波切在這堂課的一開始就解說道:
 
在我們所修持的《普巴金剛儀軌》中,最開始的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全銜為〈普巴金剛口傳伏藏總遍之傳承祈請文:降魔金剛之歌 〉,作者是尊貴的蔣貢康楚仁波切)是非常珍貴的。
 
因為,在為數眾多的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中,這一篇包含了很廣大的意義:
 
它指出「見地的堡壘」、「禪修的關隘」和「行持的命脈」三者見地,並在「見、修、行」之上,用「四種普巴」做事業修持,最後破除「四魔」,所以這一篇傳承祈請文非常完整,希望各位法友重視並修持之。
 
今日恩師噶千仁波切先補充開示日前所講的「禪修的關隘」,接著主要講述「四種普巴」的前兩者:「空性本智的普巴」與「悲心的普巴」。
 
▍補充開示「禪修的關隘」
 
「禪修的關隘」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上品以高的見地證悟,中品以菩薩行來修持,下品則是以各種實修。
 
若以「生起煩惱」為例,上品能在當下認識煩惱並轉化煩惱。這樣的修持可以維持正知正念,不讓煩惱帶領自己造業。
 
我們的「行為」會種下「習氣」,這樣就是遇到了禪修的關隘,一不小心就會跌落谷底,無法從輪迴解脫。
 
密勒日巴尊者說:「不能順受粗暴語,強名忍辱有何義?」,尊者曾說他自己幾乎無所畏懼,唯有嗔心例外,
 
尊者在另一首道歌說:「惡趣主因為瞋心,捨命亦應修忍辱」他指出寧捨性命,也要修安忍。
 
▍四種普巴之一:空性本智的普巴
 
在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中的偈子:「自生明力圓滿藍黑色,命位中現智慧忿怒尊,空性本智普巴法界中,達已二執妄念願斷除。」這四句就是在講「空性本智普巴」。
 
這邊要講的是我們需要不斷練習,讓自己的本明越來越強大,轉識成智,以本然智慧攝受,對煩惱就不會起感受或造作,
 
我們在修法觀想時,所謂「燃著藍色火焰的兵器」就是本來的明覺。
 
因為無始以來對於「我」的執著,所以我們流轉於輪迴。現在世界上最強的核武,足以摧毀地球,但是無法摧毀我執,不過普巴儀軌中講的藍黑色的普巴卻可以摧毀我執,這可以說是最強大的武器。
 
將煩惱轉為本智,這需要不斷地串習空性,將世俗見地提升到勝義的見地,方能達成。
 
「命位中現智慧忿怒尊」,「命」就是指我們的命脈、主要的核心,這與金剛童子(普巴金剛)是無別的。
 
過去曾有位弟子問我,儀軌中的一句:「本尊無整圓滿身」;因為儀軌內文此處的「本尊」二字,在藏文原文中讀做「達尼」,辭意上有「自己」或「自性」的意思,,所以這位弟子解讀成:「自己若不修整的話,如何成為本尊圓滿身?」
 
但我認為這個解讀太偏頗了,其實我們自己與本尊是一樣的,讓原本的樣貌顯露,其實就是圓滿身。
 
我們誤以為要將自己「改造」成本尊,但是並非如此,只要我們去除習氣,讓我們的本來面目「顯現」出來,就是本尊;重點在我們是否見到自己的本然,本然是沒有生滅、變易、遷轉的。
 
四種普巴的第一個:「空性本智的普巴」就是這樣的「明」。這能夠將自己的自他二元念頭消除,空性遍一切處,空性也就是本智的意思。
 
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中的兩句偈頌:「空性本智普巴法界中,達已二執妄念願斷除」,這裡講的「空性本智」,該如何理解?又如何遍一切處?
 
我們的空間概念建立於外在器世間,當我們講到「空性」或是「周遍」,其實就是沒有邊際的、離戲的、沒有二執的概念。
 
「達已二執妄念願斷除」,「二執」一直都是我們很難根除的妄念,這是對於自他對立的看法。從究竟的角度來說,沒有垢淨之別,如果能反覆思惟這個道理,就能夠逐漸放下執著,心中也會比較舒坦。
 
若非如此,我們的二執念就會一直加重習氣。就像〈普賢王如來願文〉所說的,小習氣最後會變成粗大的習氣,進而而產生業力。
 
▍四種普巴之二:悲心的普巴
 
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中的:「蘊界位三充滿金剛輪 ,識離戲論大樂金剛成, 無量悲心普巴六道中,遍已大悲之索願具足」,就是講「悲心的普巴」。
 
從自他二元中解脫之後,我們就要繼續修持無量悲心的普巴。
 
密勒日巴尊者說:「不見有法見法性」,輪迴六道非真實,而我現在確實投生在人道,當我們有這樣的念頭時,我們認為的「我」是怎麼構成的?
 
我們現在是凡夫身,現在的感受仍然是一般的識,這是從自他二元所造成的,否則應該是本然的智慧。本然智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也就是如來藏,這是一切眾生皆有的,但是眾生不曉得,所以眾生看待自己僅是凡夫。
 
理解了這點,就知道眾生的心只是還未成熟,所以我們可以觀修悲心,幫助輪迴中受苦的眾生。
 
有些人質疑悲心的意義,其實,對他人修悲心是可以帶來利益的,因為我們的「基」是一如的。
 
例如我們跟朋友之間的友愛,讓我們如同一個整體,所以我們之間可以維持長久的情感關係,就像是照到溫暖太陽光之處,我們會覺得舒服,反之凌厲的人或是環境會讓我們不舒服。
 

從「有勤作」的悲心開始,最後到達自然而然、「無勤作」的悲心,這樣的悲心可以將無明去除。
 
我們認為的世間有情,究竟來說是不存在的。我們呼籲大家發起慈愛心,使之廣大,便可以自利利他,不僅將自己的蓋障淨除,也可以利益眾生。
 
生起「悲無量心」之前,要生起「慈無量心」。有量,就是有盡頭的,無量,就是沒有盡頭的,不會中途衰竭的。
 
所謂「無量眾生」,若從究竟的角度而言,也是一如的,所以觀想自己的父母也是足夠的;觀想「一切如母眾生」不需要執著於觀想出每一位個別眾生,將之集中觀想成自己的雙親也是可以的。
 
悲心中有空性,是謂「悲空雙運」。悲心增長之後,就會見到心中的如來藏,如是便可以破除二取,就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不見眾生見佛陀」。
 
這樣的本智就是金剛持,沒有生滅、不會變動,在大手印與大圓滿的見地中,也是這樣解釋。不斷增長慈心的當下,就可以成辦自利利他,如果我們只是口頭講,這樣的心是生起不了的。a
 
我們可以用「入菩薩行願文」(譯註:《入菩薩行論》、〈回向品〉)的內容來觀修慈悲。
 
有些弟子覺得「入菩薩行願文」不是很容易親近,〈普賢行願品〉比較容易親近,但其實以生起慈悲心來說,「入菩薩行願文」是更貼切的。「入菩薩行願文」以各種細緻的比喻來說明,描述如何利益一切眾生。
 
總而言之,我們一開始修行時,需要利用工具(願文)來練習生起作意的悲心(有勤作的悲心),進而生起不造作的悲心。
 
生起慈悲心對自他的利益是非常廣大且不可盡數的,遍知的佛陀正因為知道這樣廣大的利益,才會如此教導我們。
 
上述的兩種普巴,可以簡單理解為:「對於空性理解增加的話,悲心就會增廣」。空性普巴與悲心普巴是相輔相成的。
 
-----
⏺️ 2021美國GBI普巴金剛線上法會〔中譯開示、法本中文字幕及唱誦〕
 
=> 觀看所有影片(YouTube)
 
=> 官網專區
 
⏺️ 官網〔普巴金剛〕法教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台灣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