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 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 慈愛
  • 禪定
  • 大悲
  • 長壽


最新消息 更多 »

▍是否需要領受灌頂,可觀察自己是否執取:我們的肉身(身)、外在的聲音(語)及內心的念頭(意)   ▍如果真的不執取身、語、意,並已了悟心性,那不領受灌頂也行   ▍灌頂如同清洗你的...
2023-06-09

※ 以下內容譯自美國GBI噶千法座電子報(2023/6/9)   我們很高興地宣佈,「竹奔仁欽多傑」的健康狀況已好轉,並從醫院返回家中休養。   竹奔目前休養中,讓我們一同祈願竹奔...
2023-06-09

▍「新皈依」弟子,可對觀音祈禱、修持慈悲心   ▍透過「見解脫」、「觸解脫」、「聞解脫」方便法門,逐漸走向解脫;即使完全不懂這些,也等同受持皈依戒,對多生多世都很有幫助   ▍往生...
2023-06-02

如是我聞‧噶千問答錄 更多 »

▍是否需要領受灌頂,可觀察自己是否執取:我們的肉身(身)、外在的聲音(語)及內心的念頭(意) ▍如果真的不執取身、語、意,並已了悟心性,那不領受灌頂也行 ▍灌頂如同清洗你的肥皂,業...

噶千語錄 更多 »

當大愛之心的對象為諸佛時,稱作虔敬心;當它的對象為一切有情眾生而無一例外時,稱作慈悲心。竹旺仁波切總是舉著手說:「願一切有情眾生得到利益。」的確,沒有比這個更偉大的願望了。一個人是否自稱為佛教徒並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