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GBI冬季教授〈大印五具祈請文〉法教報導(二)

2022-01-16

✅ 直貢噶舉傳承之至寶,直指心性
 
✅ 第二講:詳解大印五具之「本尊」
 
✅ 噶千仁波切兼納各家之長,給予廣大圓熟之開示
 
 觀看〔第二講〕影片
 
 
親愛的法友:
 
本篇是冬季教授〈大印五具祈請文〉第二日開示的法教報導。
 
恩師噶千仁波切在本日開示中,延續第一日的主題,深入地講解大印五具第二的「本尊」。
 
在大手印的傳承中,如何修持本尊?我們又該當如何思惟本尊的意涵?在新譯與舊譯傳承中,本尊修持有何不同?又該怎麼兼容並蓄,準確地把握修持要旨?
 
高齡85的長老噶千仁波切,以其長年實修的證量,傾囊相授。
 
邀請您與我們共沐法雨春風!
 
【編按】為梳理本日開示的法教,本報導之篇章結構,主要依根本頌之語順,加之以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前後而安排。噶千仁波切今日所開示的內容,即按以上結構歸納。
 
建議您,務必領受仁波切的全程影片開示,再讀本報導,以收課程聽講吸收,與課後複習之良效。
 
 大印五具第二:修持本尊(二)
 
一切輪涅本源金剛持,
始來圓成本尊壇城主,
於彼所化凡夫現此相,
上師最勝尊前我祈請。
 
▍法要匯集,諸法歸一
 
怙主吉天頌恭所著之〈大印五具證道歌〉中提及:「自身乃為本尊身之王,若未掌領『基不變』王位,無法聚集空行母眷眾,故請勤修『觀身為本尊』!」,
 
以及多傑嘉波教言的〈十八圓滿道歌〉所講的:「應知顯有為尊身,密咒生次則圓滿。」
 
這兩個偈文都與〈大印五具祈請文〉第二偈、祈請本尊修持的「始來圓成本尊壇城主」是互相呼應的,各位應比照理解。
 
在〈普巴金剛儀軌〉後面有一段懺悔文:「本來與己無分義雖同,無明迷亂輪迴流轉際,所積任何不善違犯過,極羞懊悔之心發露懺。」
 
這與〈大印五具祈請文〉中的「於彼所化凡夫現此相」是同一個意思。
 
無始以來,眾生彼此是無分別的,而現在會有自他之別的感覺,又是如何造成的?
 
當我們強烈地覺得有「我」的概念時,就會有自他對立,也會對自己貪執、對他人瞋恨,這都源於自己的煩惱與所知二障。因為對立,就會顯現紛爭。
 
怙主吉天頌恭提到:若執著於自己的宗派,那麼宗派的教義就會被扭曲。
 
曾有弟子問我:關於〈普巴金剛儀軌〉的「本尊無整圓滿身」這句,「本尊」二字在藏文的詞義上也可以當作「自性」,但這又怎麼可以當作圓滿身呢?這個問題非常珍貴。
 
當我們的自性「無整」時,那原始的樣貌就是圓滿的,這就是本智、本來存在、遍知一切,故稱本智。
 
在大圓滿中說:「赤裸的實相,無有迷亂的實相」這樣的基礎就是法身(基法身),自其中又顯現出報身淨土。
 
透過〈大印五具證道歌〉,怙主吉天頌恭讓我們瞭解到「自身乃為本尊身之王」,自身就是本尊。
 
「應知顯有為尊身」,顯有就是一切萬物,這雖可以分成三界三有,但一切仍都具足於心,與心無別;會覺得有不同,就是心中客塵的反映。
 
各位要結合實修的體驗,才能通達這個義理。
 
▍偈文:於彼所化凡夫現此相
 
「於彼所化凡夫現此相」,從基的層面來說,我們沒有分別,因為彼此心量程度不同,所以展現的結果也不同。
 
以三身破瓦來說,上品「法身破瓦」,就是了悟自己即是佛,沒有自他二者之別。中品「報身破瓦」,就是在中陰現起本尊的相,這有賴平時反覆地串習。下品「化身破瓦」,就是在心中具有菩提心。
 
佛在世間有許多化身,或云藏語的「祖古」,即是指外在顯現為凡夫身,內在是菩提心的展現。依照道次第修習,瞭解自性身的當下就具備了三身。
 
對於所化凡夫修持的過程,直貢仁增確札法王曾開示「四輪」,即是:「安住基位輪以清淨道,能化化現輪以證見地,未證顯有輪以悲心持,果位本智輪以令折服。」
 
一開始的「安住基位輪」就是本智如來藏。
「能化化現輪」就是瞭解因果,因為瞭解因果就如同有了眼睛。
「未證顯有輪」,是因為眾生無明,善知識都先以悲心攝受,後讓其瞭解實相。
「果位本智輪」,一切眾生如來藏就是佛,瞭解自心本來面目而證得。
 
在大圓滿的椎擊三要中開示:「直指本元第一要,決定堅定第二要,定見解脫第三要」這三點;
 
以世間物質角度理解,慈悲就像是熱能,我執就像冰塊,透過串習慈悲能使冰塊融化,逐漸恢復本來樣貌,就是本智,也就如虛空,這三者體性相同,並於其中顯現各種功德。
 
▍新譯派之「四部密續」對治四種貪欲
 
「所化凡夫」就是指六道一切有情。
 
在我們心中有五毒,每一種毒又可以顯現五種煩惱。因為粗重的貪念,所以我們投生人道,人道又因六種煩惱展現六種不同的苦痛。
 
密咒乘的殊勝,就在於將毒轉為良藥,將痛苦轉為安樂。
 
新譯派四部密續(舊譯派是念修四支)對觀修本尊的修持,就是對治貪欲。貪欲分為四:「視覺貪、放逸貪、觸覺貪、相擁交合貪」,不論四部密續的哪一種,最終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為了對治不同的貪欲。
 
在四部密續的實修,若不加以勝義的瞭解,便很容易參雜世間的思考,這會對修持產生障礙。
 
過去曾在某次薈供時,聽到有人說:「今天修不同本尊所以要獻不同的供品」,這樣的說法是完全顛倒的,因為本尊之間是沒有差別的,儀軌的擺設為了凡夫而設,並非為了本尊。
 
所有修法都與四部密續有關。在「事部密續」中的修法寶瓶,需加入五藥五物質,在「無上瑜伽部」的,就要用五肉五香,這並非是所修本尊的差別,而是在於修行者不同層次的差異。
 
凡夫會有執取,所以當一般人聽到五肉五香時,就會覺得很污穢排斥,這就是來自我們的習氣與執著。當我們不清楚其中差異,就會有「不同本尊要用不同供品」的推論。
 
以上的解釋,是來自阿底峽尊者在受邀入藏之後,回答仁千桑波譯師所開示的。
 
▍本尊觀修的「生起次第」
 
當我們提到「本尊」、即偈文中的「上師最勝尊」,就要提到「生起次第」的修持。
 
生起次第的意義在於清淨我們對於四生(胎卵濕化)的習氣。
 
四種生起次第是:「五現覺、四金剛、三等持、剎那圓念」四種不同的方法,這四法最後都是通達我們的心。透過四種生起次第消除四生的習氣,就可以堵住四生的投生之門。四部密續中的不同修持,依照不同次第,便可將我們的習氣逐漸消除。
 
在〈普賢王如來祈願文〉中提到:「俱生而來之無明,心識散亂無正念;遍計施設之無明,執著自他為二也。」
 
我們的心本來是無遮的,但由於無明而顯現暫時的遮蔽,這一切都不離我們執著「我」而起,愛我瞋他而生敵對心,這樣就會讓無明(癡),更加粗重。對於「自我」產生貪,而後產生嫉妒,而後產生瞋心。不管是哪一種佛法修持,就像是洗衣服一般,逐漸清除自心的污垢。
 
別解脫乘的行者,常做長淨儀軌,淨化行者無始以來的習氣。密咒乘的行者也有類似的儀式,而且是需要晝夜六時一直做的,這就是透過灌頂淨除三門染污。觀想自己為本尊,以及領受灌頂,都是密咒乘的長淨儀式。
 
當習氣生起,我們就要有覺知,否則習氣就會越來越粗重。
 
勝樂金剛的修持中,一開始就提到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了知為五佛,所有感受與習氣都建立在「識」蘊之上,對於好壞的分別就會產生習氣,例如:我已習慣食物中要有鹹味,這就是一個習氣念頭。
 
▍生起次第的三大原則:尊身明晰,憶念清淨,佛慢堅固
 
總結新譯派的本尊修法,有「尊身明晰,憶念清淨,佛慢堅固」三個原則。
 
將本尊形象觀想得很清晰,如同唐卡般呈現;但有的人過於執著這一點,於是過猶不及了。
 
「憶念清淨」就是要理解本尊的身相、手印、裝束、持物有什麼意義,這都是代表利益有情的不同功德。前兩個原則可以互補。
 
這些修持是要不斷地洗淨自心,當心清澈如水晶,就可以析出彩虹光芒。這樣的心是空性的、自他無二的,在大手印中就是「明」,明空雙運。
 
密勒日巴尊者開示:「心與虛空若無別,則已臻於法身界!」若能理解本尊的相,將其觀想清楚,煩惱就可以自然轉為本智。
 
在這三個原則中,最重要的是「佛慢堅固」,前兩個原則是為了對治念頭。佛弟子對本尊有信心者,就可以加深對本尊的信心。
 
神通是修持時的共同成就,外道也會有,證悟者也會有,這無法作為什麼了不起的證明;最殊勝的神通是了悟自他無二。
 
在密咒乘的根本墮中,「自性清淨之諸法,猜疑者是第九墮」,當我們對於不理解的法門妄加揣測,就會犯墮了。
 
過去依喜措嘉佛母請問蓮師,殊勝的本尊讓人恭敬,而本尊的數量究竟有多少,蓮師回答,真正的本尊就是菩提心所展現的樣貌,所以在這世間,誰具有菩提心,誰就是本尊。
 
這樣的理解在大手印所講的空性就很清楚,空使心的特質展開,這樣的空性可以跟佛慢堅固的原則結合。
 
▍生起次第之「道四喜」與「果四身」
 
在新譯的四部密續成就法修持中,透過生起次第可以產生四喜(喜、勝喜、極喜、俱生喜)。
 
過去我曾聽聞直貢祖師的開示,在新譯的修持有俱生四尊:勝樂金剛、時輪金剛、密集金剛、喜金剛,個別有不同的修持,但其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以「外四種貪執」,透過「四瑜伽」產生「道四喜」,最終得到「果四身」。
 
密勒日巴尊者的道歌中講到:「生起樂空之覺受,豈非耳傳之教誡?契合四灌實乃大莊嚴。」透過道四喜,便可得果四身,這在〈正法一意〉教言中有所說明。
 
密勒日巴尊者在道歌中也說:「自心若達滅盡地,豈非一生成佛果?契合四身實乃大莊嚴。」四身就是透過修行獲得的果。
 
最終,就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以四灌頂(寶瓶灌、密灌、智慧灌、句義灌頂)的道路達到四身的果位。新譯的四灌頂,寶瓶灌加持身、密灌加持脈、智慧灌加持心、句義灌頂直指實相究竟義。所有一切灌頂都可以歸納於四灌之中。
 
不論各種本尊有各種相,回歸於心仍是一體的,這樣的理解要透過空性的實修才能展現,這就是道路的象徵。(偈文:空性若能現明相,豈非地道之次第?契合道相實乃大莊嚴。)
 
所謂象徵,聽聞的表徵是「平靜柔和」、禪修的表徵是「煩惱殆盡」,這就是我們透過反覆串習達到的,最終就是消除二執取。
 
龍欽巴在「口訣藏」中開示:生起信心的表徵是「放下俗事」、加持融入的表徵是「平庸意識(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通達勝義的表徵是「二取自然減少」。
 
▍本尊觀修的「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完備之後,就是修持圓滿次第,即是將本質的雜染淨除之後所修,簡言之,就是〈恆河大手印〉中說的:「意不思慮依定法」。
 
歸納圓滿次第就是串習我們臨終的過程顯相。當光照射入水晶而被析為彩虹一般,心本身帶有的悲、智、力三種特質也能展現,這也是需要依正法修持才能完備。
 
痛苦的根源來自於我執,快樂的根源來自於慈愛。慈愛能去除輪涅的隔閡。對於上師福田眾,慈愛就是信心,對於平輩或是更低的眾生,慈愛就是悲心。若我們沒有慈愛,心中只有「我」,心就會僵化。
 
這一切實相是透過佛陀的引導使我們瞭解,佛陀的指導則是用三乘的道次第,上師將這些次第依據我們的根器來講解。
 
我們修一本尊,一本尊通達一切本尊,這就像是所有的樹枝其實都是同一棵樹。
 
▍偈文:上師最勝尊前我祈請
 
「上師最勝尊前我祈請」,最勝尊視為上師來祈請。許多人對個別本尊會有不同的覺受,這是因為我們過去世有不同的因緣之故。
 
最勝尊的意思即是最殊勝的本尊,其實,本尊中沒有最殊勝與否的差別,偈文這樣寫,是為了表達尊敬之意,而非優劣之別。
 
所有本尊都具足悲、智、力,他們的以慈悲智慧加持攝受,讓我們對實相有所理解。
 
略微解釋來說,本尊有世間尊與出世間尊,「世間尊」就是天神。我們在此說的本尊,是「出世間」的本尊,而非世間神祇。
 
蔣貢康慈仁波切在「本尊生起次第引導」中開示,若了知此意義,就算是修持屍陀林的中的猙獰本尊,也能獲得最終的成就,這就在於對實相的理解。
 
我們不能將本尊視為有自他差別,否則一旦落入凡俗思惟,就變成了世間修法。
 
-----
觀看所有〈大印五具祈請文〉講授中譯影片
 
下載〈大印五具祈請文〉
 
-----
⏺️ 官網〔2021美國法座GBI冬季教授〈大印五具祈請文〉〕專區
 
✱ 法本下載
✱ 前導文、法教報導
 
⏺️ 官網〔大印五具〕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