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噶千仁波切開示〈大印五具祈請文〉法教報導(五)

2022-02-15

✅ 第五講:第三支「上師」、第四支「大手印」  
 
✅ 以「基道果」開示上師的不同層次
 
✅ 證空性:大印五具的修持目的
 
✅ 心的本質:無生、明空、離邊
 
⚠️ 〔第六講〕講授,將於本周四、五晚上八點中譯轉播
 
 觀看〔第五講〕中譯影片
 
 
 
親愛的法友:
 
本文是〈大印五具祈請文〉第五講的法教報導,由恩師噶千仁波切主講大印五具第三支的「上師瑜伽」(續講),以及第四支「大手印」,
 
開示內容重點包括:以「基道果」開示上師的不同層次、加持就是愛與暖熱的體驗、證空性:大印五具的修持目的、心的本質:無生、明空、離邊等等。
 
噶千仁波切善於引用祖師教言與譬喻作開示,本次講課中,仁波切以動畫的製作來比喻心的習氣是如何作用,
 
以及以怙主吉天頌恭的「雪花喻」來說明不追隨妄念、妄念自消歇的大手印教法,非常生動,深入淺出,令聞法者歡喜信受!
 
大印五具第三:上師瑜伽
 
深寂離戲現證諸佛意,
難思勝義妙法金剛語,
意象所顯大乘僧伽身,
三寶總集上師我祈請。
 
諸位,當思惟佛陀的開示:「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煉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總綱:以「基道果」開示上師的不同層次
 
以「基、道、果」來說,
 
在「基」的理解,上師為佛、法、僧三寶的總集;
 
在「道」的理解,上師為上師、本尊、空行三根本的總集;
 
在「果」的理解,上師為法、報、化三身的總集,
 
上師同時具有這些功德。總言之,上師的體性就是大手印的體性。
 
【基:三寶總集上師,別解脫乘的開示】
 
▍佛法僧三寶,上師的身語意
 
如何解釋「三寶總集」呢?
 
上師的「身」具足僧的功德;身的方面,要去除害他之心,並立下誓言不惱害眾生。
 
「語」的方面,要從根本去行利他,如同〈入菩薩行論〉說的:「願除苦良藥,一切安樂源」,
 
這邊指出佛法是一切安樂的源頭,眾生能從佛法得到暫時與究竟的利益,這可以從善知識的語來獲得——佛陀的教言都能透過善知識的語來獲得。
 
透過修持而瞭解勝義諦,就可以斷除二執,這就是讓一切眾生獲得利益的方法。佛所說的法,都在二諦中。
 
上師的「意」就是佛的自性,因為上師懷抱「捨己利而承擔利他」的精神,這就是佛的心意。
 
總言之,我們與一切眾生都希望離苦得樂,而解脫痛苦的方法就需要依靠上師善知識,上師具足三寶自性。
 
▍心若虛空,凡聖同途
 
所有眾生與佛在「基」上一致,當我們消除了二取,也就斷除了輪迴。
 
世間法都是有為法、因緣和合的展現,其本質是無常的,瞭解這個道理就可以生起無二的本智,這就是大印大圓的修持概念。若能如實生起自心如虛空,就具足本智。
 
密勒日巴尊者說:「心與虛空若無別,則已臻於法身界!」反覆思惟自他無二的道理,就可以企及。
 
要將我們因暫時的客塵染污,因而僵固如冰塊的心,融化成如佛一般的水,就需要慈愛心的暖熱使之融化;水跟冰的本質是一如的,只是形體不同。
 
當我們一心利他,就會放下自己,就像母親強烈要保護孩子的心。因為強烈的悲心與慈愛,最終能瞭解輪涅無別。
 
這是本來存在的,無須去哪裡找尋,有道是:「非先無而後新生,亦非從他處尋得」。當這樣的瞭解越來越清晰,自心佛性將得以開展。
 
密勒日巴尊者說:「佛位非由尋覓得,故應深觀自性體,信心猶如秋季霧,易散難持應精進。」
 
【道:三根本總集上師,密乘的開示】
 
▍上師的身是上師
 
在密咒乘中,應將上師觀為三根本的總集,具足三根本的功德自性。
 
一般人會覺得上師是眼前所見的上師,唐卡中的本尊形象才是本尊,這樣的理解是有偏誤的,在「基」的層面來說可以這樣看,但在「道、果」的層面來看就不是這樣。
 
三根本的上師身是上師,面前的這位上師依照我們的根器,給予不同道次第的指引,這就是「隨緣調御觀機予教導」。
 
▍上師的語是本尊
 
密乘中上師教導「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生起次第消除我們生有的習氣,圓滿次第消除死有的習氣。
 
細分來講,世間的概念中,我們理解世間的所緣就是物質的性質,這些執著可以用生起次第的修持來消除。生起次第的修持,需要透過上師的指導,所以上師的語是本尊。
 
▍上師的意是空行
 
上師的意是空行,這應當理解為空性,就如勝樂金剛的修法中所指導的:「方便大樂為父、智慧空性為母」,
 
這兩者雙運的狀況在一般凡夫眼中,看到的是佛父母兩者相合,但在密乘中的甚深意義是「方便」與「智慧空性」相融合一。
 
凡夫因為有二執,所以將方便與智慧空性看成兩個相異的存在(看待佛父母為一男一女的存在),但在究竟來說,這兩者完全融合,這就是法身般若佛母,這就是寬廣的虛空自性。
 
瞭解空性時,應當知道這無法與悲心分割。上師的意具足了空性,修上師瑜伽時,應該要知道上師的意就是空性的自性,是沒有二元對立的,這就是上師瑜伽的修法。
 
【果:法報化三身總集上師】
 
▍三身自性
 
透過祖師的教言,理解上師具足了三身功德。
 
一切眾生與上師都具備如來藏,在這個基礎上,眾生經過修持而去除蓋障與習氣,就能顯露三身功德,而三身齊備就會顯現第四身——自性身。
 
「體性空是法身,自性明是報身,大悲周遍是化身」,大手印的教法如此解釋三身的自性。透過對實相的理解,自心就與上師無別。
 
▍對上師三身功德的信心
 
密勒日巴尊者說:「具足教證竅訣者,豈非具足傳承師?契合大悲實乃大莊嚴。具足信心悲心切,豈非法器之弟子?契合虔敬實乃大莊嚴。」
 
透過祖師教言,可以知道悲心與信心的關連與重要性。對上師要生起三種信心:虔信、淨信、信解信,這需要奠基於對上師功德的瞭解。
 
我們只看到上師的外在形象,沒有辦法一眼看到上師累世的修持,事實上他們的內在就是菩提心,外在顯現善知識的樣貌。
 
上師具足三身功德,在大手印教法中以四身解釋,兩個說法是一樣的,對上師的清淨的信心可以讓我們瞭解上師的三身功德。
 
上師因為發願長時間反覆修行,清淨習氣,如今才可以利益眾生。聞法的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有上中下品的成果;當我們看待上師時,應當知道上師是非常珍貴的。
 
▍離苦,需從「利他」出發
 
當我們的心如水一般(而非因二取僵固成冰),對一切看法都不執著,就如同兩人同在監獄,對實相理解者,會知道是自己的業力造成痛苦,對實相不理解者,就會覺得是監獄帶來痛苦。
 
若想離苦,就必需從利他開始。在別解脫乘生起出離心,在菩薩乘生起利益眾生的心,最後在密乘以方便法門快速累積資糧,這是循序漸進的,我們若要擺脫痛苦,就有必要依序修起。
 
世間的痛苦讓人不知如何自處,例如因為痛苦而自殺。若想擺脫痛苦,就要像蓮師所說:「宣講事蹟引意樂,見功德而令生信」,透過祖師的事蹟,生起對佛法的意樂,進而生起清淨的信心,追隨祖師的腳步而修行。
 
信心的生起,是來自解脫痛苦的念頭,有此念頭又會生起信心,透過這樣的信心來修持,可以消除懷疑、圓滿心願,這些都是由對上師三身的理解而來,對此道理應起恭敬心,便可以令自他解脫,這是「有勤作」的虔敬心。
 
▍以菩提心對治我執,以業力因果生起虔敬
 
依照祖師的指引,如法修持,就可以自然具足與上師無別的功德。
 
一切有情都想離苦得樂,如今我們得到了佛法,就應當對尚未聽聞佛法的眾生產生悲心。當分別妄念止息,便能解脫,依照這些方式對上師生起信心,不論今生來世,我們終有一天能解脫。
 
解脫需從心解脫,在解脫的道路上,必需生起菩提心,安住其上,我執就會降低。
 
世間的痛苦都是來自「我」的概念,只是差在我執的粗重程度而已。我們個人的苦與一切眾生的痛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是細小的快樂,也都源自菩提心。
 
業力因果的道理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根本原則,若捨棄利他心,就沒有解脫痛苦的方法,知道了這一點,就會生起不退轉的信心,這就是「無勤作」的虔敬心。
 
▍加持就是愛與暖熱的體驗
 
在大印五具的教言中,堪布希熱偉瑟曾開示,
 
所有一切法的心要就是菩提心,
一切密乘修持的心要就是本尊,
一切加持的心要就是對上師的虔敬心。
 
「加持」就是一種感受與體驗,當我們對上師生起歡喜心,這就是加持。
 
又比如我們見到喜愛的本尊,就會在剎那生起「祈請本尊救護自己」的依護心,這樣的感受就是加持。又如我們與久別的好友重逢,那種剎那的喜悅就是慈愛的感受,這是一種暖熱的力量,
 
比這種感受更強大者,就是對一切眾生都懷抱這樣的態度,這就是無量的慈心,這足以融化我們的我執,這可以從對上師的虔敬心生起。
 
對已經通達勝義諦的上師,要讓自心與上師的心融合,就要依賴虔敬心。五支道其實就是五種心要,是一切法教都適用的。
 
怙主吉天頌恭以太陽與雪山的譬喻來說明對上師的虔敬心,我們的虔敬心就像是太陽,這樣的虔敬心要從內心下功夫,無法從外在找尋到。
 
虔敬心在藏語念作:「膜跪」(Moe Gue),第一個字是對於對境有意樂心,第二個字就是對於對境有恭敬心。若我們要離苦、解脫輪迴,就要對菩提心生起恭敬;菩提心需要以安忍來守護。
 
 大印五具第四:大手印
 
不生離邊明空之法身,
不滅本色自顯受用圓,
不住現脫離取應化身,
惟願祈請上師大手印。
 
▍大手印是空性、是上師的心
 
大手印就是上師的心、空性的本身。一切法的究竟內涵就是勝義諦,這個內涵就是大印的見地,
 
大印的見地可以從〈普賢如來願文〉所說的:「若明此理便成佛,無明有情轉輪迴」來理解,若瞭解大印空性就能成就佛果。
 
蔣貢仁波切在〈遙呼上師祈請文〉中說:「雖然自心即佛,卻不識;分別念為法身,卻不悟;無造乃原始性,無力護;自然便是實相,卻不信。」
 
這邊所說的是自然的狀態(沒有念頭的心),我們若要了知,就需要以大手印、大圓滿的見地,向內觀察自心,明朗清晰地認出空性。比喻來說,就像兩個空瓶子中的「空」是沒有差別的。
 
▍證空性:大印五具的修持目的
 
龍欽巴大師在《口訣藏》中解釋到:如果能夠了悟實相的話,沒有比此更殊勝的聞思了。聞思的究竟就在通達實相。。
 
大印的「大」就是指廣大無邊,「印」就是指空性的融合,依次地來修就是大印五具,修持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了悟自心與空性無二。
 
當我們的心中沒有任何念頭,這就是空性的見地,這就是無念、無分別念,我們在談的就是這個狀態。
 
內觀自心時,可以覺知念頭,但不去追索念頭,念頭會自然消散,這時「二智」就會生起。
 
二智就是佛陀具備的「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就是勝義諦的理解,盡所有智就是對於緣起的世間法了然於心。
 
▍習氣的圖片堆疊,造成了幻相動畫
 
在噶瑪噶舉傳承的一篇願文中提到:「什麼都不是,而能成為任一」,我們所見的一切,都不是永恆的本質,而是無常且剎那變化的,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有為法。
 
所謂:「輪迴本體虛幻之自性」,輪迴是虛假的,一切所見就是剎那的因緣和合。
 
若論三惡道,在我們有二元執取的情況下,惡道所受的痛苦是真實的,這有如我們在動畫中所見的動態效果,都是由許多單一的靜態圖片組成的,我們對於輪迴的習氣也是這樣產生的,習氣的堆疊就會產生動態的效果。
 
習氣一開始由二執產生,二執的感受加深,習氣又會加重,最後形成輪迴。我們不應去思考這些現象的真假,這種念頭也會落入二邊。
 
〈普賢如來願文〉說:「沉厚習氣漸滋增」,隨著這些不加以覺察的習氣堆疊起來,就變成厚重的習氣。當我們想要解脫輪迴痛苦,就需要從這些感受的解脫做起。
 
心的原始樣貌就是如來藏,隨著習氣增厚,我們的心就變成冰塊。如果我們不追隨念頭,就像浪潮自然來去,若能時常安住於心的實相,就能做到不執著。
 
▍不住於念頭,妄念如雪花飄融於湖面
 
大手印最重要的就是「意不思慮依定法」,當我們的心不住於念頭上,如同虛空般寬廣的心就能顯露,一切輪涅都是虛幻的相。
 
〈佛子行三十七頌〉說:「諸所顯現為自心」,一切為心所現,我們以這樣的理解維持正知念,就可以產生體驗。
 
起初我們需要造作地禪修,讓心安住在其上,久之就會自然安住。
 
大印大圓要表達的就是這樣,看起來很容易,便忽略了他的重要性,我們若要以名詞定義,這個名詞又會遠離我們的心,總言之,我們的問題是無法對這些道理產生信心,問題不在我們是否能證悟。
 
在心中顯現的念頭,就像是空中浮現的雲朵,只要我們不執著,就會自然消散。
 
我們心中的念頭需要以智慧對待,讓念頭淡化,否則我們仍然會加強「我」的概念。
 
假使我們放任不管這些念頭,怙主吉天頌恭說,這些念頭就像是雪花,靜靜地飄落於湖面,靜靜地融化。
 
▍心的本質:無生、明空、離邊
 
一切有為法都是有生滅的,我們的心則沒有生滅,心的本質是「無生」、「明空」、「離邊」。
 
「無生」,指心不是從哪裡生起,只是目前心被侷限在一個五蘊身罷了。
 
「明空」,則是指無念狀態,當我們觀察自心,不追隨念頭時,就會自然有明朗的感受,這就是明,心的狀態就是空。
 
我們不追隨念頭,心就會清明,這樣的感受深刻,就像虛空無二元的概念生起,信心也由之而生。
 
我們反覆思惟佛陀與祖師的教言,加深對法的理解,不去追隨心念搖擺。心從無始以來就是這樣,我們無法區分兩個瓶子中的「空」有什麼差別,這是離於生住滅的。
 
空不會在哪裡安住,心也是如此,我們之所以有五蘊身,是因為業力的緣故,當我們的身死去之後,心不住於何處。
 
透過這樣的教法,我們對於中觀的見地有所決斷,也就能逐漸對大印大圓的心有所理解。
 
祖師教言曾說:「空明母子」,空與明就像母子一樣。四瑜伽的「專一、離戲、一味、無修」,前兩個階段是對法的詞義瞭解,有了體驗就可以加深理解。
 
密勒日巴尊者說:「專一超越念頭,離戲斷除念根、一味本生智慧自然現起」,這樣的無生的心的概念,就是法身。
 
在《三寶總攝》的儀軌中也說到:「一切勝者本智界同一」,若能不追索念頭,就可以讓當下的「識」過渡到諸佛的「智」。
 
在無念的狀態下,當然也不會有「我」。外在世間都是剎那轉變的,〈普賢王如來願文〉中說到:「三界雖壞無驚怖,於五妙欲無貪著」,若瞭解心的實相,心就不會動搖,如同密勒日巴尊者說的:「心與虛空無別」。
 
「離邊」,背後的意義很廣,我們論其要義,在世間的見地中,顛倒見有三百六十種,這無非也就是常斷二邊,離邊就是從二邊脫離,不受其束縛。
 
「常邊」就是指體性空,這樣的空性無法以言語傳達,「斷邊」就是指自性明,遠離任何的常斷過失。心的本質也就是法身。
 
感恩所有線上與會的法友,我愛大家,祝大家吉祥如意!
 
-----
✴️ 噶千仁波切〈大印五具祈請文〉講授
 
▓ 閱讀已發布之〔法教報導〕
 
▓ 觀看完整〔中譯影片〕
 
▓ 下載〈大印五具祈請文〉
 
▓ 官網專區
 
-----
⏺️ 官網〔大印五具〕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