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第二日(8/30)講授全文___噶千仁波切【臨終導引】系列講授法會

2022-08-30

下載第二日(8/30)講授全文電子檔
 
 觀看第二日(8/30)講授影片
 
⚠️ 佛學會將於法會圓滿後,發布《臨終導引系列開示合集》(七日講授)電子檔。
 
---

 第二日講授全文〔節錄〕

 
▍最基礎的修持──觀生死無常
 
今天將擷取「死無常」的內容,為諸位法友講解。
 
平常雖然在教敕引導中多有宣講,但若混雜在眾多法教之中,將因力量分散而無法憶起,因此,我將盡己所知,以單一的「死亡道起」內容作介紹。
 
總體上,過去曾有多人請示噶當派的格西說:「我等現今當以何種修持最為要緊?」
 
回云:「汝等應純觀修死無常!」若要觀修「死無常」,此為「最初入法之因」。
 
前後世是存在的,現今此身「過去所作且看今世身」,過去自己造了什麼善惡,現今人生有著何種苦樂,即是過去世所造之業;
 
於彼明瞭後,「來世如何且看今世業」,來世將投生於何處,現在可以自主,取決於現在自己──「過去所作且看今世身,來世如何且看今世業」,既是如此,當知憶念「死無常」。
 
在世間上有「正法習俗」與「世人習俗」兩種習俗,需要二種習俗的理由如下:
 
沒有「死無常」,此生隨著自己所欲恣意而為,倘若唯有此生這麼一次,便會認為善業沒有利益,不善業沒有過患。
 
因此,這即是需要二種習俗的道理,這是非常重要的,藉著此重點,才會說必需準備「死無常」。
 
然而,準備「死無常」,必須具足「生與死」二者的準備,如果不了解「死無常」,即是未能為生死二者作好準備。
 
應如〈佛子行三十七頌〉裡所說:「長久相伴親友各自離,勤聚財物死後成遺產;意識賓客捨棄身客房,心捨此世乃是佛子行。」
 
最初即說此偈已,僅是思惟此偈,今生來世二者,連同未來世,皆會於各自的心中顯現。
 
僅是依此口訣的詞句而思惟,是什麼呢?
 
「無人不死獨留於地上」,若能思惟於此地面上,是否有一或二人不死而獨留?沒有!當然沒有!絕對沒有!
 
「生已除死再無他」,於彼「無人不死獨留於地面,現今隨一接續至彼處。」
 
若能於此思惟,必定要死亡的!是否能憶念死亡呢?無法憶念!即使當下略為憶起,死亡是存在的,我必須為死亡做好準備。
 
▍應為死亡做準備
 
然而,應當何時做好死亡準備呢?
 
當來日罹患絕症時,醫生說:「你已無法醫治。因為無法醫治而將死亡!」才想到:「應該來準備死亡。」並非如此,那是錯誤的。
 
真正的死亡準備可分為「外之死亡準備、內之死亡準備、秘密之死亡準備」等三項,
 
一切諸佛為了一切有情,例如密勒日巴尊者說:「我因畏懼死亡而住山」,他因畏懼死亡而住山,像他如此,於一生中修苦行是為什麼?
 
僅是因為因著死亡的恐懼而如是行?他之所以苦行,並非僅是為了他自己,若能像他如是苦行,是為了令一切有情憶念死亡、憶念業因果,以此理解死亡的準備。
 
於現今此生中,之所以守護業因果、理解業因果,是為了來世與生死二者的準備,而深信業因果。
 
在業因果中,藉由善因而出現樂果;若想出現樂果,善因是什麼呢?即是以慈心與悲心,在身語的行為中所做的善行。
 
若覺得:他求了皈依戒,他是佛教徒,那是佛教徒,而我們什麼都不是。並非如此!
 
內道佛教著重於內心思惟,於今生來世二者,從今起直至成佛之間,對於所應奉行悉皆做好準備。
 
佛陀說了「教法」與「證法」二者,有關於「教法」,講說、辯論與著述,現今在達蘭薩拉有多少善知識正於此中精勤,歷經多年的學習,那即是「教法」。
 
若以「證法」而言,特別是密勒日巴尊者如海般無量的成就者,行持苦行,如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三尊等等行持了如何的苦行,彼眾皆是為了利益有情,而將生死二者起為道用。
 
為了讓一切有情能於彼道中,將生死二者取為道用,理解如何憶念「生之準備」與「死之準備」二者,那即是所謂的利益有情!
 
若能理解當如何?若進行生之準備,能於三善趣獲得暫時之安樂。
 
若無「死之準備」則無「生之準備」。若無「生之準備」,將入三惡趣,如人道、畜生道中可見般。
 
蟲蟻與人二者所思相同,所行境亦是相同,然而以福德力,身體有著優劣與苦樂之差異,牠們有著什麼樣的痛苦,我們有著什麼樣的安樂,若能如是思惟,即知乃是業之差異,因之差異!
 
藉此而思惟,需要思惟什麼呢?能於業因果生起廣大深信,而思惟生死二者的準備,如此重要!
 
因此,若問理解業因果是什麼?以「菩提心」為因,乃是內道佛教所說。
 
談到「內道菩提心」,我們多數人,在母子之間、親友之間有著慈愛,
 
然而「內道」佛教的慈愛並非如此,而是需以智慧理解並且秉持:「等同虛空一切有情未有不曾當過自己父母者」的思惟,此即「無量慈心」。
 
若出現無量慈心會如何呢?出現了無量慈心後,所有的我執皆會離去,我執皆會消逝。
 
對於輪迴的一切有情,於一方有著慈愛,於另一方則有著貪瞋。
 
貪戀於一方,則於一方起瞋怒,「貪愛親邊好似水波蕩,瞋怒敵方猶如火在燃」,如同淨水般的心,於親友方以貪而障蔽,於怨敵方以瞋而障蔽。
 
以此讓水混濁而成污水,以此「不知取捨愚癡昏闇者」,所謂的愚癡乃是由貪瞋二者所生,
 
佛陀以此之故而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若深究一切而總結,有眾多疑惑時,應當多加學習而聽取多種教言。
 
在聽取多種教言當中,於其中關鍵的實體詞句,需恰當地予以牢記。
 
關鍵的實體詞句是什麼?
 
舉例而言,我還是小孩時,曾經讀過《大解脫經》。《大解脫經》非常厚,而我在經中獲得哪兩句經文呢?即是:「大乘喻量為大海,小乘是為牛跡水」,
 
這在我腦中感到極度震撼,不斷於彼思忖,經云:
 
乘之大小乃是心之差異,因此以大小乘之力量,大乘之譬喻以如同大海般為量,能憶及等虛空一切如母有情,能予遍及;
 
小乘則為牛的足跡水,輪迴當中的慈愛,僅於牛跡之中的水,那會迅速乾涸,輪迴的慈愛僅是一剎那,現今是朋友則有慈愛,彼時若非朋友則無慈愛。
 
有著如是的情況,愛中若無彼慈愛,心的自性即會如同水形成寒冰般,將會承受惡趣之苦。
 
惡趣之苦並非各自創造,惡趣之苦的種子,即六道眾生的種子,此中藉著煩惱三毒:慳吝、瞋怒、愚癡而成三惡趣,何故?其乃心自身的污濁水之嬉戲而顯現於本來面目之中,
 
若現在於彼加以思惟,有些人會說地獄即是心,經中亦云是心,若說地獄亦是心,現今亦是心;
 
若說現今是迷亂,是否能理解呢?若以為現今是真實,而地獄是心,那是極大的騙局。
 
從母胎中出生直至最後死亡之間,如同一天的夢境,即使你現在能得壽百歲,他日死亡而進入中陰時,恍如隔天甦醒般,將隨業且被業氣所轉而行,
 
此故,所謂的死亡準備,主要在於「仔細思惟業因果」為第一首要,有關於死亡準備,必須具備「外」之死亡準備、「內」之死亡準備、「秘密」之死亡準備等三項。
 
。。。。。。(全文未完)
 
 下載第二日(8/30)講授全文電子檔
 
其他講授重點包含:
 
▍外內密三種層次的死亡準備──外之死亡準備
 
▍將遺產化為愛的贈施
 
▍內之死亡準備:正知念、不放逸與慈無量心
 
▍密之死亡準備:證悟自心實相
 
▍法、報、化三身中陰
 
---
 ❰❰臨終導引系列講授七日❱❱ 時間
 
➥ 8/29~9/2 & 9/5~9/6
➥ 每晚8:30~約9:50
 
〔※ 每日直播時間總長略有不同〕
 
 ❰❰阿彌陀佛超度祈福線上共修❱❱ 時間
 
➥ 9/7圓滿日
➥ 晚上8:00~10:00
 
▶️ ❰❰直播平台❱❱
 
➥ YouTube:https://bit.ly/3ptFJFm
 
 
---
■ 佛學會官網專區
 
➥ 【噶千仁波切「臨終導引」系列講授法會】
 
✱ 每日直播/影片回放
✱ 每日重點預習、開示文字檔
✱ 法本下載
 
➥ 【臨終/中陰/超度】
 
➥ 【阿彌陀佛】
➥ 【病者祈福】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