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菩提心 · 菩薩戒〕中文字幕影片暨開示全文稿,殊勝發佈!

2021-10-20

——從心下手,成佛之道從此開始——
 
2019年噶千仁波切全球弘法圓滿年
在台傳授菩薩戒,珍貴開示全紀錄
 
=> 中文字幕影片(共2支)
 
=> 開示全文稿
 
親愛的法友:
 
2019年是 噶千仁波切全球弘法圓滿年,我們以隆重殷切的虔敬心,恭請慈愛的恩師轉大法輪,在當年全球弘法的最終站——台灣,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法教。
 
當年的9月7日,噶千仁波切於台北圓山大飯店傳授「菩薩戒」,現場僧俗二眾皆為 噶千仁波切座下得戒弟子,
 
不僅如此,透過網路轉播、錄影重播,凡恭敬求戒者,不論現場或是遠端,無不得戒。
 
承 噶千仁波切的慈心悲願,台灣噶千佛學會將這場殊勝珍貴的「菩薩戒」傳戒大法會影像、錄音以及文字全文稿,悉皆彙整編輯完成,如今發佈,與十方法友共享法益!
 
以下根據法會開示全文所做摘要:
 
「菩薩戒的前行開示」、
「菩薩戒的六大知見重點」、
「菩薩戒的根本是菩提心」,
 
方便法友重點閱讀,掌握要義。
 
開示全文稿提供完整甚深之法意,值得您靜心閱讀,或可瀏覽法會之全程中文字幕影片。
 
不只是聽聞開示,更重要的是隨文做觀,藉著仁波切慈悲的傳法,開展自己的菩提心,求得殊勝的菩薩戒,走上成佛之道。賢善吉祥!
 
-----
✳️ 菩薩戒的前行開示
 
在相對世俗世界中,眾生都在追求快樂,當我們發心時,也是在為他們的快樂在做追求。
 
但眾生追求快樂,卻不知如何正確努力,不曉得如何從快樂的因下手,因此發心時,不僅是要使眾生快樂,還要追求眾生具足快樂之因。
 
在沒有自我的實況中,眾生創造出自我的概念,因為虛構了自我,所以因此建構出「自/他」對立情況,建立之後就會出現八萬四千煩惱。
 
因此要從了知「因」下手,而去滅苦,這是非常重要的。
 
瞭解苦的成因極為重要,這也是佛陀為何教授為什麼說「諸法因緣生」的道理,
 
我本人固然沒有太多這方面學問,但懂得思考:凡事必須要從起因下手,因此對這點還是瞭解。
 
所歸納的是:今生快樂從何而來?今生的快樂來自於對眾生的慈心、悲心,如此就會快樂。
 
愛是一切功德、優點的泉源,在場許多善知識們也都了解,手中都持有〈佛子行三十七頌〉,當中講到一切痛苦都源於追求自利、圓滿諸佛都來自於利他而出生。
 
應當了知,一切痛苦無非是煩惱所促成,離開煩惱別無痛苦可言,安樂則是來自於利他、來自於慈心跟悲心慈心的功德。
 
✳️ 菩薩戒的六大知見重點
 
▍菩薩戒的宗旨
 
菩薩戒的主要宗旨是「菩提心」。
 
▍菩薩戒的受持方式
 
受持「菩提心」的具體方式,就是運用「慈心悲心」。
 
它的切入點可以從母子親情這樣的情感去認識,也就是「願其他眾生都能夠獲得快樂」的意圖,以及「願他們獲得快樂之因」的想法。
 
▍菩薩戒的主要目的
 
傳戒主要目的,主要是做為一種未得戒前的方便,令我們獲得戒、真正受持戒的方式,是「心中具足慈心跟悲心」。
 
我們要令這樣的菩提心,令未生起者生起,已經生起者令它不退,已經生起者不僅要令它不退,還要輾轉增上,需要運用不同教法來加以落實。
 
▍菩薩戒文所示的唯一珍寶
 
在〈發願文〉當中,將菩提心描述為珍寶菩提心,這是過去諸佛、現在住世諸佛、未來諸佛共同宣說的珍寶。
 
做為內道佛教徒,所有共同擁有的唯一珍寶,就是珍貴的菩提心。
 
▍菩薩戒子應瞭解的輕重緩急
 
真的能對「因果規律」產生信心,從事菩薩行時,才會具足廣大威力;
 
否則僅看到他人缺點,有如何缺失煩惱等都是無濟於事的,應當觀察之下反照自身,知道自己有如何煩惱、缺點。
 
必須先要建立起瞭解煩惱功德、正確信受業力因果道理,進一步才能真正談到修持。
 
▍菩薩戒的持受功德
 
即便只有一分戒也有一分戒功德,能轉小善為大福德,或者轉小福德為大福德的關鍵在於「具戒與否」。
 
是否具足戒律,什麼叫受戒、什麼叫求戒?完全取決於自己的「發心」,若具足「慈心悲心」,就能真正得戒。
 
在持戒的狀況之下,所行持的一切善法都能不斷地輾轉增上,
 
相對地,缺乏戒律或慈心悲心者,即便因為布施感得富裕的果報,但這樣的果報終究是會失壞的。
 
✳️ 菩薩戒的根本是菩提心
 
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與「勝義菩提心」二者,
 
先講「世俗菩提心」,在「世俗菩提心」的教法中,我們會觸及問題來源是「愛我執」──對於自我的執迷與愛戀──與此相關的一切,都會涉及到六種煩惱。
 
由於愛我執緣故,我們劃分出自他界線,產生自他二元對立的概念,
 
這種對立的二元概念的習氣就是一切問題的來源,能夠解決它的,能夠加以轉變使它清淨的,就是「利他之心」。
 
正如 吉天頌恭對我們所做的開示,所有經典闡釋內容,無非是要了知、遵循業力因果的規律,朝這上面去發展,具足一個善心,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也就足夠。
 
在此當我們不斷的反思,到底自己要如何獲致快樂,我們是否需要快樂的時候,就應該要推導出一個結論,
 
要獲得快樂,必須要去保全快樂「因」,就是具足慈心與悲心。
 
「福德」大小取決於慈心悲心的強烈與否,真正會去奉行慈心悲心者,最終必能現起智慧,
 
當擁有智慧時,本來如同僵化凝結的冰的內心就會逐漸的消融,就會回到水的本體。如同水一般的心的本質,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
 
當我們從實相角度看,而擁有慈心悲心時,被我執所僵化、所凝固的心就會回到水的本體,這個水的本體指的就是佛陀的智慧。
 
一切的安樂都由「福德」而來,若缺乏福德,即便我們追求的是世間安樂,也無法成辦。
 
「福德」實際上就是「慈愛心」,就是來自慈心悲心,有慈愛心才有菩提心戒可言。
 
若我們真正具足慈心悲心的話,布施、持戒等的六度功德本來涵攝其中,要真正累積福德,還是要從自己的「心」下手。
 
菩提心是成就佛果唯一方法。
 
若你缺乏菩提心,則不論在其他的修行上,如何下功夫,充其量都只能成辦暫時人天善趣的安樂而已,並無法獲達佛果,因此會說「有此則萬事具足,無此則無計可施」。
 
✳️ 〔2019菩提心 · 菩薩戒〕法會開示稿全文目錄
 
✱ 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如來藏
 
✱ 快樂之因:慈心與悲心
 
✱ 菩薩戒的精要:菩提心
 
✱ 世俗菩提心:從慈無量心,擴展利他心
 
✱ 勝義菩提心:通達空性,了悟諸法實相
 
✱ 傳授菩薩戒
 
✱ 觀修瞋心的兩種方式(世俗與勝義菩提心)
 
✱ 願菩提心:願利眾生令成佛
 
✱ 行菩提心:行持六度至彼岸
 
✱ 發願迴向
 
-----
⏺️ 官網【法會/課程】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