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字型調整:

✴️ 〔法教報導 – 2〕 – 【2021美國GBI普巴金剛法會】

2021-11-26

✅ 噶千仁波切開示普巴金剛修持精要
 
✅ 第二堂課,談如何面對「禪修的關隘」
 
✅ 普巴金剛儀軌傳承祈請文:「虔恭祈請修隘願斷除」
 
=> 觀看第二日開示影片
 
-----
親愛的法友:
 
噶千仁波切所傳授的普巴金剛法,兼具寧瑪與噶舉的殊勝傳承,所以噶千仁波切在今年GBI的普巴金剛法會上,以自身修持的證量,開示如何以不同層次的「見地」而修。
 
精闢的講解深入淺出,殊勝的機緣珍貴難得,願您與上師共同發心而修,利益一切有情!
 
▍開示綱目:三種「見地」與米滂仁波切的提要
 
蔣貢康楚仁波切著作的祈請文中,引用了舊譯寧瑪派針對見修行三者的教理:「見地的堡壘」、「禪修的關隘」和「行持的命脈」,所有實修都必須建立在正確見地上。
 
在見地上有許多劃分,而這些見地中,堪千謝惹歐瑟曾引用米滂仁波切的開示教導我:「觀有法的見地」、「觀法性的見地」、「觀己覺的見地」三種。
 
▍從《普巴金剛儀軌》的傳承祈請文:「虔恭祈請修隘願斷除」,談「禪修的關隘」這個見地
 
〈普巴金剛傳承祈請文〉說:「虔恭祈請修隘願斷除」,這是指要斷除修行的關隘險路。那麼,如何以見地實修之?這應該要以祖師的教言指導而修。
 
密勒日巴尊者說:「分別念融於法身,豈非自然之禪修?」,透過這些理證,可以加強對於見地與實修相輔相成的效果。
 
空性的見地就是:既不是實有,也不是非實有的(亦即不能當作不存在),不落於常斷二邊,因為這一切(諸法)乃因緣和合而生。
 
舉例來說,人在盛怒之下很難理智思考,所以會做出失控的言行,若是我們專注於煩惱本身,則煩惱帶給我們的影響就會消除;
 
所以說,當嗔心生起時,專注於煩惱本身以及心的本性上就好了。
 
佛陀在證悟時所宣說的四句偈:「深寂離戲光明無為法,吾已獲得甘露之妙法,縱於誰說他亦不了知,故當默然安住於林間」,講述心的本性非造作的無為法,虛空也是如此。
 
在大手印或大圓滿的教法中,也有許多解釋,例如大手印教言:「意不思慮依定法」,意即不要迎接念頭,並安住在當下的覺知即可,這是我的上師奇美多傑仁波切以及我的父親瑪瑟森給指導我的。
 
▍見地與實修的結合極為重要
 
在無念的狀態下,可以清明地看到心的本性,這就像啞巴吃糖,是無法言說其滋味的,只能透過實修來體會。
 
對心的本性的理解越強,心如虛空的了悟越容易生起,這就是心的光明自性。
 
一開始可以透過維持「正知、正念、不放逸」而修,則細微的感受就會逐漸消除。
 
一開始練習時,心與念頭就像水與浪的關係,潮起潮落,當練習純熟之後,就變成像是在水中作畫,劃過水紋立即消除,這就是心的本來面目。
 
上述的解釋是要以實修體會來安立的,而非以詞彙理解而已。見地與實修必須融合的重要性就在這裡,這樣才能知道「見地」的實際情況,
 
若非如此,我們就可能因為外緣而有強烈的煩惱。當煩惱到來時,心又會落入煩惱中。
 
所謂「禪修的關隘」就是指狹道而行,若不慎摔落就是跌入萬丈深淵。
 
▍迴避危險的路途,阻斷「禪修的關隘」
 
當粗大的煩惱生起時,例如嗔恨心,應當仔細觀察嗔心的本體是什麼?又是如何產生?
 
過去有許多實修心性的行者,當他們覺察到嗔心的本來樣貌時,煩惱之火頓時消失,不由得大笑起來;
 
我們也可以這麼做,當我們生起嗔心時,就專注在嗔心的本體,你將會發現它並非實存。
 
這樣的理解需要經過實修的體驗來驗證,除此之外,無法以任何方式企及。
 
我們的任何感受,都會在心中種下習氣,若以嗔心做比喻,在未理解它的本質之前,生起嗔心就會變成習氣,反覆加重了嗔念,一旦瞭解其本質之後,嗔心的本體就不再存在了。
 
當你看到一個曾經讓你煩惱嗔恨的人,這個人其實從「基」來看,跟你自己並沒有差別。
 
如今,我們有幸遇到佛法,獲得離苦得樂的方法,而對方沒有,相較於對方而言,我們是更成熟的,這就是基之上的差別所在。
 
由此,我們便會對對方生起悲心,而原先的煩惱或嗔心就消失了。
 
就此而言,所有給予我們障礙或傷害的,都是我們的助伴,他們布施我們修持安忍的機會。而給予我們利益的人,則是布施我們修持慈愛的機會。
 
這兩種人都一樣珍貴,沒有差別,若你能這樣想,就是阻斷了「禪修的關隘」,迴避了狹路上最危險的小徑。
 
▍保護維持智慧的火苗
 
堪千仁波切也曾給我一個比喻,例如火與柴薪相遇而燃燒,在兩者相遇之前,必須要維持火苗。
 
實修也需如此,當我們還沒有辦法有足夠的正知念去理解時,就需要用「實修」培養這樣的體驗,當實修足夠,就可以燃燒無明煩惱;透過實修產生體驗即是如此,這也正成了我們內心具有如來藏的功德。
 
外在所取的境,與內在能取的心,兩者結合就產生了執取的現象。
 
若能瞭解本性,則不論生起任何念頭都無須害怕,因為這些念頭不會對你造成影響。
 
我個人對於聞思比較缺乏,但從小被教導正知念的重要性,所以我還是得到很大的幫助。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維持住智慧的火苗,將來才可作為利用。
 
禪修的關隘大致如此,一開始要有見地並堅固之,這需要反覆禪修,終至不落入煩惱。
 
▍專注於「吽」字的觀修,去除我執與放下我慢
 
蓮師曾開示:「不隨此般心境作用間,任顯煩惱五毒與念頭,預想以及追憶而改動」。不去預想以及追憶五毒煩惱,它們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影響。
 
這在不同傳承中,有不同的修持法門,例如噶舉的教法,指導我們可以安住在「吽」字上,在寧瑪的修法中,便以「呸」做修持,這些修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
 
各位可將專注力放在臍輪的「吽」字上,由於吽是三世諸佛心意的功德,安住其上,氣就不會有所阻隔(氣脈明點的修持)。
 
總而言之,安立在這樣的見地上,也符合中觀的法門,這是依我自己的禪修經驗來解釋的。
 
從究竟的勝義諦來說,去除了障蔽,就能見到心的本性,這也就像是《文殊真實名經》所說:「一剎那間證佛位」。
 
我們欲見心的本性,就需去除無始以來對於「我」的概念,如此才能證知心與虛空的自性與佛無別,得究竟的自在安樂。
 
對於這樣的實修,怙主吉天頌恭開示:「縱使心意合一仍虔敬,縱淨二元仍修習利他,縱已成就解脫仍自謙」。
 
此偈的意思是,縱然我們的心意已與上師合一,仍要修持虔敬心;縱然我們已經淨除二元對立,仍要修持利他心;縱然我們已經得解脫,仍要摒除「我」的念頭,
 
總而言之,重點就在於不能生起我慢。
 
-----
✴️ 2021美國GBI普巴金剛線上法會
〔中譯開示、法本中文字幕及唱誦〕
 
◎【普巴開示】
 
11/24(三)~11/26(五),每晚20:30 - 21:30(台灣時間)
 
◎ 【普巴法會】
 
11/27(六)、11/28(日),每日9:00 - 17:00(台灣時間)
 
!! 若您欲參加週末二日精進修法者,請先行觀看以下普巴金剛灌頂影片,領受灌頂:
 
 
▶ 【轉播網址】(影片可回放)
 
✱ YouTube:https://bit.ly/3cmy70H
 
 
-----
⏺️ 〔2021美國GBI普巴金剛線上大法會〕專區
 
✱ 法會詳細時間
✱ 法本下載
✱ 前導文、法教報導
 
⏺️ 〔普巴金剛〕法教專區
 
 
願利一切有情
 
台灣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