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首頁 / 噶千法教 / 噶千語錄 / ✨ 具足「虔敬心」念誦咒語與經典,生起感受與加持
 噶千語錄
    字型調整:
✨ 具足「虔敬心」念誦咒語與經典,生起感受與加持

❝〈佛子行〉的作者是「無著賢菩薩」,有一次我獲得他居住的閉關洞穴照片,看照片時,我不自覺地流淚。
 
我過去未親見過這位作者、這位上師,會有這樣的體驗,源自於反覆讀誦他的作品。在流淚的當下,就開始清淨由我執所造成的蓋障。
 
因此我讓他們重新印刷〈佛子行三十七頌〉,並且在裡面加上作者無著賢菩薩閉關洞的照片。❞ 
 
___噶千仁波切《2023觀音法會開示》(2023/5/20~24)
 
 
═══════
在咒語的「九個想」(九個觀想)當中,「將咒語觀想為加持」這一點是最主要的。
 
將咒語看待為加持,需要從體驗上來了解。當我們多持咒之後,加持便會自然地融入。
 
關於「加持」,密勒日巴尊者指出,當我們在看待一位上師或善知識的時候,具足「虔敬心」是很重要的。尊者說:「具足信心悲心切,豈非法器之弟子?契合虔敬實乃大莊嚴。」

▋反覆讀誦〈佛子行〉,生起感受

 
實際上,要具有虔敬心是有難度的。關於「虔敬心」,跟各位舉個例子,我自己沒有太多學習的機會,但是會反覆閱讀〈佛子行〉。
 
對我來說,即使已經反覆讀誦〈佛子行〉,但當聽見〈佛子行〉的聲音或者是唸誦〈佛子行〉的時候,仍然會想要聽、想要唸。
 
〈佛子行〉的作者是「無著賢菩薩」,有一次我獲得了他過去居住的閉關洞穴的照片,在看到照片時,我就有一股感受,讓我不自覺地流淚,
 
我過去並未親見過這位作者、這位上師,而會有這樣的體驗,源自於反覆讀誦他的作品,當他的作品能夠映現於心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會生起感受;在流淚的當下,就開始清淨由我執所造成的蓋障。
 
當我們真正對眾生生起悲無量心而流淚的時候,我執就開始消融了,就像是冰塊融化變成水一樣,否則的話,不論我們怎麼樣祈禱,也只會像是冰塊之間的碰撞;
 
如果對眾生沒有悲心、對三寶沒有虔敬心,就無法產生這樣的效果,因為我們的蓋障太厚實了。所謂的「加持」,要從這一方面去理解。
 
再舉另外一個例子。過去有一些修持「文殊閻摩敵」的弟子曾經表示,他們修持其他本尊,持咒達幾千萬遍,但是都沒有感受,而修持文殊閻摩敵一週就生起了一些感受,這是因為修法的本身並非主要,而修持的「傳承和方法」才是主要。
 

▋感受就是加持

 
所謂「將咒語看待為加持」:
 
倘若我們專一修持一尊本尊,假以時日,當我們看到本尊的照片和唐卡時,就會自然地生起感受,就會對持咒有意樂心、會有興趣。
 
而自己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自然憶念起本尊,這就是「加持」,需要有這樣的象徵。
 
現在我們是以〈佛子行三十七頌〉作為譬喻,類似這樣的譬喻還有很多,因此我讓他們重新印刷〈佛子行三十七頌〉,並且在裡面加上作者無著賢菩薩閉關洞的照片。
 
我想應該也會有其他人跟我生起一樣的「感受」。首先是自己要有這樣的感受,隨後才能傳遞這樣的感受給他人。
 
當生起這樣的感受時,就開始步入解脫輪迴的道路了,也就是「我執」的冰塊慢慢融解了。
 
本尊和咒語之間是有連結的,將咒語看待為加持,是本尊具有如此功德,反覆持咒並長此以往,就會有感受,這樣的感受就是加持。
 
___本文節錄自噶千仁波切《2023觀音法會開示》(2023/5/20~24),閱讀全文稿:
 

⋯⋯⋯⋯⋯
ℹ️ 官網專區
 
▋佛子行三十七頌
〔※ 歷年開示影片、音檔、書籍〕
 
▋〈佛子行三十七頌〉黃色小冊
※ 「無著賢菩薩」撰寫〈佛子行三十七頌〉時居住之山洞照片,請見第64頁
 
▋咒音
 
▋噶千語錄
 
本文所附照片依序為:
 
➛ 噶千仁波切,攝於美國GBI,2023/4/7
 
➛ 「無著賢菩薩」撰寫〈佛子行三十七頌〉時居住之山洞(水銀寶窟)
 
➛ 〈佛子行三十七頌〉黃色小冊,可向佛學會請領紙本實體小冊
 
 
願利一切有情
 
噶千佛學會 合十
www.garchen.tw
 
#噶千 #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