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台灣噶千佛學會Garchen Dharma Institute

中文 | English | བོད་ཡིག | 網站地圖


噶千法教-開示文章、法教報導:法教報導:2019香港彌陀法會(4)
2019香港彌陀法會(4)

 
香港億次彌陀念誦法會。噶千仁波切開示(四)
 
■香港法會主辦單位:大圓滿心髓研究中心
■時間:2019年8月16日下午16:00-17:30
■法會地點:香港荃灣悅來酒店
■中文翻譯:張昆晟
■網路直播::Youtube 直播連結:
■The link of English translation voice recordig would be uploaded tonight .
 
同樣的請諸位法友持續念咒,我還有話要和大家談。
 
先前給大家講過[彌陀]這個法門修持當中念咒的意義,和皈依、發菩提心的道理。今天大家來到這邊是要共同修持儀軌,透過儀軌來做實修。
 
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有很多需要了解的面向,接著我們可以談談「極樂淨土的來源,和它的功德利益」等,這在之後的課程會為大家講解,現階段要和大家談觀修的方式。
 
■淨土法門,「無暇」修持者也能求生淨土
 
關於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向怙主阿彌陀作祈請這件事,非常適合現今沒有閒暇修持,或想要修持卻沒有因緣的法友。
 
今天能夠廣大修持、守護乃至弘揚佛法的大德很多,所弘揚的教法也很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因緣修持,因此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如果沒有因緣、沒有很多時間的人,但仍很想修持的話,彌陀法門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這法門可以讓輪迴眾生仍然可以藉由這個法門,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所以這個法門是很重要的,還可以關閉將來往生三惡趣的門,為了這樣的目的,淨土法門等於提供了行者求生淨土一個便利的機會。
 
關於極樂淨土,及怙主無量光佛的功德利益,最初是誰開始宣說的呢?在《大悲白蓮花經》中,就說明了極樂淨土的法門,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在往昔結下的緣份:
 
無量劫之前,當時阿彌陀佛身為轉輪聖王,治下有一個弘揚佛法的臣子,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兩人的誓言非常緊密、緣份很好、心意很相契合,一起行持了無量的利生事業。
 
所以後來佛陀廣泛弘揚西方淨土法門,並且鼓勵無量大眾往生西方淨土。
 
佛說八萬四千法,一一法門內容合起來是極其廣大浩瀚的,要一一實修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何況就像我們說「十八種暇滿」(八閒暇十圓滿)的教法中,提到八種無暇處,有些人就是沒有閒暇修持,淨土法門就非常適合他們。
 
■滅苦,要從「苦因」下手
 
說到「無暇」,我們也可以看看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況是怎樣呢?
 
我們都是以我執為中心,受制於煩惱,被煩惱所左右而宰制著。如果我們向內自省會發現:今天何以淪落至此?
 
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發起悲心?現在一天之中,我們的慈愛關懷,我們的慈心悲心,都給了我們的父母、家人、朋友,除此之外,是沒有多少時間發起善心的。
 
不但無暇生起善心,還常生起嗔心,因為嗔心的緣故,將來會長時間在三惡道飄流,因為輪迴的種子就是煩惱。
 
我們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生起四無量心?一天之中我們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慈心和悲心之上的?這一點,透過反省就可以了解。
 
在修持時,我們常常會念「四無量心」,會說「願一切有情具足樂與樂因,願一切有情眾生遠離苦及苦因」,
 
那麼應該了解:滅苦必須要從苦因下手,若不知苦因為何?則根本無從解決苦,也無法從苦中解脫。因此必須要先認識苦。
 
就如同佛世尊所教誡者:「諸法因緣生」,一切法要有因和緣才能生起,痛苦也是如此,要先知道苦因為何,否則根本無法擺脫苦果,無法解決輪迴痛苦問題。
 
■菩提心,是息滅苦因最勝法
 
當我們瞭解這個道理後,瞭解諸苦的化解之道來自於菩提心,因此要覺察自己生起幾分菩提心,務必要讓自己的菩提心得以生起。
 
「讓未生起的菩提心得以生起」的方式,主要是在別解脫乘當中的教法;
 
而「讓已經生起的利他菩提心不會退失」的教法,則主要見於菩薩乘教法;
 
而「獲得最終佛陀果位」的教法,則是密法主要側重宣說的。
 
我們要瞭解自身現況,是否已經遠離無暇修持佛法的處境,如果無暇修持佛法,就應當盡力把握時間,不要認為機會是會失而復得的。
 
要明瞭這些機會是極其難得,就如同有人失業,重獲工作機會時,就會發現「我需要的就是這個!」
 
當我們在輪迴生活當中,擁有修持佛法的機會時,千萬要常常行持善法,包括觀修菩薩法門、修持度母法門等,總之在有時間就要去修持佛法,不要讓自己的時間消耗於無意義事務上。
 
■依阿彌陀佛願力,凡真誠發願皆可往生
 
阿彌陀佛之所以建立極樂世界,是因為他照見三惡趣的眾生數量是如此龐大而難以計數,而在輪迴當中最終能投生清淨剎土的有情眾生,數量是如此稀少,因此他發願一定要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方式,令眾生能往生清淨剎土。
 
假使辦不到,則能被救護、護佑的眾生數量則大量減少,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發一個能令眾生易於往生的大願,讓眾生都能願意往生到此地,有福德往生到此地。
 
要往生人天善趣,主要依賴福德,而所謂福德,世尊曾宣說所謂真正的福德就是慈心與悲心。因此,以慈心和悲心成就福德,將來就能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的建立,也是因為彌陀在未成佛前,廣大累積慈心與悲心,並在漫長久遠劫中不斷向諸佛菩薩祈禱、在座前發願,願能成就如此令眾生簡便易行、能夠簡易往生的方便,如此願力成就之後,才有如今的極樂世界淨土。
 
由於阿彌陀已經成佛,因此建立此佛土。在此彌陀剎土中,眾生只要發真誠願就可往生。
 
因為阿彌陀佛建立國土之前,在學道位階段的發願即是:「若眾生不能依此願力而往生此剎土,則誓不成佛」,由於他已經成佛,因此此願也能成真。
 
阿彌陀佛如此在漫長劫中不斷累積福德、不斷向諸佛菩薩祈請之下,得到諸佛菩薩加持,因此真實建立極樂世界此剎土。
 
如果要問極樂世界建立至今已經多久?答案是,七天。
 
這七天,看似非常短暫新鮮,實際上極樂世界的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一劫,用此來換算,已經成就七劫時間。
 
為何說淨土時間如此短暫,對我們而言又如此漫長?
 
在極樂世界中,安樂快樂極為強盛,在快樂時,時間顯得相對快速;相對的,如果是受極大痛苦,譬如說在地獄中受到短暫煎熬,
 
但由於痛苦太過強烈,因此即使時間很短,但仍感覺非常漫長。強烈痛苦之下即使只有幾分鐘,也感覺非常漫長;極樂世界由於快樂之故,至今感覺才過七天時間。
 
■修誦《極樂願文》,具足「往生四因」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在我手上的《極樂盡土願文》中有詳細說明。
 
這份願文中詳細說明阿彌陀佛如何發願以現前成就佛果,此極樂世界具備的功德是一切佛陀世界所不能相提並論的,這就是為什麼在發願文開頭就是「欸瑪厚!」
 
「欸瑪厚」是讚嘆「因功德深厚,所以極其稀有」。《極樂願文》中也提到,極樂剎土建立後,眾生若想投生此剎土,則需具備往生四因,這在各語種的法本中都有,包括往生四因的道理、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等,都詳細寫在文中。
 
此次為饒益香港法友及社會,因此將此願文供養給大家,修持此法本時,要知曉:要如何具足往生四因:
 
一、明觀資糧田,
二、積資淨障,
三、發菩提心,
四、發願往生並迴向。
 
其中包括明觀資糧田、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的正因是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這兩種資糧,順緣則是發清淨願,應當將所行一切善根,迴向於往生極樂世界,以上稱為「往生四因」。
 
這些道理在《極樂淨土願文》中也有,這次特別供養給香港法友。
 

■見聞嘗觸,都能累積福德資糧

 
當我們提到要累積福德資糧時,很多人會覺得:我不大富裕,要如何累積福德呢?
 
其實佛陀對此心態早已做出回應:大可不必這樣想,有很多法門可以累積福德,佛陀也開示了方便法門:
 
例如六字大明咒的嘗解脫甘露丸等,就是「嘗即解脫」的方便:或例如我們常常和大眾結緣的「見即解脫」手環,只要一個人時常配戴此手環,假使有一百位有情看到此咒字,他們的我執都能因此減少一分。
 
同樣地,也有「觸即解脫」手環,戴手環者接觸到對象時,能使接觸對象的內心我執,因此減少。
 
當內心我執少一分,內心罪障便少一分,慈愛心也就增加了一分。慈愛心的另一面向,就是智慧。因此當慈愛心增加時,智慧也會因此增加。以上就是這些方便為何稱為「見解脫」或「觸解脫」的原因所在。
 
透過此法,有很多靈活饒益眾生的方便,同理還有「聽即解脫」,譬如與大眾結緣的《極樂願文》,本身就是「聽即解脫」的教法,對於願文的意義解釋另有廣泛註釋,若能再去學習當然很好,為提供大眾學習淨土法門的便利,因此這次和大眾結緣這個小冊。
 
我在此鼓勵做為弟子的大眾,能多去念誦這個願文。
 
家中長輩若是具有信心者,也應該鼓勵他們去讀誦、讓他們聽到願文的法音、反覆聽到錄音等,這都是中斷他們分別妄念、而從中獲益的方式,令他們能與「往生極樂世界」結下緣分、淨化內心的罪障與染污。在此鼓勵大家如是去做。
 

■看清楚:是什麼捆綁了你?

 
剛才提到「聞解脫」(聽聞即解脫),為何《極樂願文》是聞解脫呢?解脫的意義為何?這指的是從一種束縛狀態中,被拯救出來,或鬆開了束縛。
 
譬如自己身體被層層綑綁住,把此繩索鬆綁就能自在地活動,這就是解脫。
 
現在我們被哪種力量束縛呢?我們被「唯一只關心自我」的心態所束縛,因此就如同被繩子綑綁又被網子套起來一般,讓我們在自我之下,造作許多惡業,而被層層捆縛得更緊。
 
但是我們應當曉得,我們的身體和心,哪方面是真正需要獲得解脫的?其實是心,我們不可能永久保存自己身體,就如同佛陀在《廣大遊舞經》講過:「大地之上,沒有一位眾生是不用經歷死亡的。」
 
既然身體一定會壞滅,你不可能永遠保存它,自己、他人、外在環境都是如此,有一天都會壞滅,因此無論你如何耽著今生,到頭來都是沒有意義的。
 
而過度在乎自我及耽著今生,只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和恐懼。
 
例如飛來一隻蚊子,由於自我作祟,我們會立刻想到「牠要咬我。」。
 
因為自我,於是產生了恐懼心。當我們念誦願文時,是與自我中心、我執剛好相反,因此可以讓我執減少,讓我們心中的慈心悲心增加,
 
之所以有益處,就是因為念誦此願文時,會減少我執,當我執逐漸減少時,解脫就指日可待了。
 
我們一生當中為經營此生必須付出很多代價,例如追求錢財榮華富貴,不付出賺不到錢、不賺錢就無法買房、過得理想中的優渥生活,此過程中我們不斷被「努力付出」所綑綁。
 

■輕而易舉就離苦得樂,為樂而不為?

 
所謂往生極樂世界,卻是可以輕而易舉、且可以自己決定的。主要看你是否有發願往生心態。這世界上若有聽聞有免費餐飲,很多人都會蜂擁而至。
 
懂得發願往生的話,是簡便易行、不用付出太多代價的事情,可以讓我們離開現有環境的痛苦,獲得清淨,這不是很令人嚮往的嗎?
 
例如若有一處很貧困的地方,該地居民若有機會擺脫家鄉貧困,當然大家會躍躍欲試,迫不及待要離開;
 
同樣的,往生淨土也是「離開痛苦的處境」,我們現在被我執強烈層層束縛,若能擺脫我執,而淨化、往生至清淨具足功德的極樂世界,不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嗎?
 

■修七支供養,對治煩惱、累積資糧

 
《極樂願文》當中有非常明確的積資淨障、七支供養等方法,為何我們需要修持七支淨供之法呢?
 
原因是因為所有眾生心中都有六種煩惱,七支的前六支就是針對六種煩惱,而一一對治。第七支,則是迴向善根。
 
善根的本質就是慈心與悲心。
 
但我們往往會想將修行所得的善根,據為己有,認為「這是我所造的」,行善時就想著「這是我造的善根」、「這善根是屬於我的」等等,但當我們將善根當成「自己所有」時,只要善根遇到嗔心等違緣就會被摧毀。
 
由於善根來自於慈心與悲心,但你卻執著於自我,就因此等於摧毀了善根,就如《入行論》所說:「剎那瞋心能摧毀,千劫所造之善根。」。
 
我們不要將善根執著為「我的」事物,而是「別人若有需要就請分享」,很歡迎有需要的眾生來分享。
 
這就是累積資糧的另一種方便,因此是七支供養的第七支,前六支在對治六種煩惱,加上迴向善根,就成為對治我執的強烈方法,迴向本身就在於對治我執、讓我執消亡減少之法。
 
因此當我們閱讀願文時,就可在文中簡單清晰看到這些簡明易懂的道理,不需要透過善知識也能簡易瞭解,在此鼓勵大家多閱讀、念誦。
 
儀軌中也簡短寫到七支供養內涵,其中包括「如何成為六種煩惱的對治力」,這都已寫在文中。
 
例如我慢的對治法就是頂禮支,若要對治我慢,要問「何為我慢」?就是覺得自己之上沒有更殊勝的,有些宗教信仰者也會覺得自己最厲害,高高在上,但我們應當思維,當其他人都墮惡趣,自己在世界上有何幸福可言?
 
一般人在痛苦時才會想到佛法,幸福快樂時則不思維佛法,心中充滿傲慢心,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但我們要去思維:我慢是有益處或有害處呢?我慢其實只會帶來不快樂與不幸福的感受而已。
 
我慢心作祟下會飽受痛苦,若離開我慢去體會宗教佛法價值時,才會瞭解到,我今天做為一位皈依三寶的修行者,對因果業力道理生起信心,瞭解到以慈心、悲心、菩提心來對治我慢,唯有透過皈依三寶,透過對三寶的信心,才能對治我執。
 
如此一來,我慢就顯得毫無必要。我慢強盛者可能自視甚高或自恃有力,而與他人衝突,因此看不起別人,彼此衝突傷害哪有好處?
 
若真要講力量,應該具備的,不是體力上的孔武有力,而是應當擁有菩提心的力量。這才是真正需要的。
 
若基於我慢,而覺得自我是需要抬高的,在我執唆使之下,會造很多罪業與恐懼。
 
但菩薩並不如此,菩薩對任何事都抱持開放態度,都沒有執著,知道身體會如同衣服一般壞滅,在此身體不斷轉換、生命不斷延續的過程中,他們會瞭解到,心不會隨肉身壞滅,因此去執著身體、執著此生,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是為何他們會瞭解,為何最殊勝者並非自我,而是在內心生起菩提心,這才是真正的無上,而不是傲慢、自認不可一世,這與真正的無上是相去甚遠的。
 
當我們體認到,唯有透過皈依三寶,真正去串習慈心、悲心,才有可能滅除我執、徹底斷除惡趣。
 
除此途徑別無他途,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真正放下身段,真誠的去皈依三寶。以上針對「累積福德、集資淨障」的七支供養解說時,為大家所舉的例子。